您现在的位置:虹膜炎专科治疗医院 >> 虹膜炎诊断 >> 614世界献血日丨为他人着想,捐献热

614世界献血日丨为他人着想,捐献热

 

世界献血日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今年是第15个“世界献血日”,主题是“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世界献血日的宗旨在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对于健康的公民来说,点燃生命垂危病人的希望,献出热血,奉献我们的爱心,是勇气的象征,是造福于全社会的无私行为。

献血日的来源

世界献血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首次"世界献血日"的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感谢您。"其宗旨在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年5月24日,在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通过决议,决定认可"世界献血日"为国际性纪念日。

远期对心脑血管有良好影响、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心理健康

献血对身体的三大好处

献血对人身体健康有好处吗?

人体都具有造血功能,每个成人身体总血量在-ml左右,一次献血量在ml或ml,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5%-10%。健康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不会引起不适症状,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

所以,按照规定的条件和间隔期规范献血是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相反对人体健康还有很多好处。

献血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好处?

据报道,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不止如此,献血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

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警惕几类人不宜献血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是葱蒜吃了可以杀菌消毒,所有人就都可以吃,同样的献血虽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献血的。

我国《献血法》规定:提倡年龄在18-55周岁的健康个人自愿献血。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鼓励捐献机采血小板等成分血,鼓励稀有血型的个人献血。献血时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

以下人群不适合献血

(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输血前的注意事项

1、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对献血机构工作人员负责,作出献血的决定之前,一定要看看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献血要求。目前对于自愿献血者具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体素质都有限制。首先自己不能生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女性最好不是在经期或临近经期献血。此外,孕妇、儿童、老人和体重小于90斤的人士都不能参与献血。

2、出于对血液用者负责的角度,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

3、同样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角度,要保持献血前一晚良好的睡眠,献血前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反应。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腹泻、咳嗽等,或者一星期内服过药,或女性在月经期,均应暂缓献血。准备献血前还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以解除和减轻思想负担,减少献血中不必要的反应。

4、出发前不要忘记携带必要的证件。

5、出于对献血机构工作人员负责的角度,献血时始终需要保持心情愉快,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双臂肘部的卫生清洗。将肘部血管暴露比较好的手臂放好,被采血的手臂放置位置尽量与心脏呈一水平线,以保持血流通畅。在采血进程中,全身放松,避免造成皮肤或肌肉收缩而影响进针所产生的过度痛感,同时可主动向护士咨询有关献血方面的知识,以增进对献血知识的了解。

献血后的饮食

献血后一般进食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1.补充足量的蛋白质

献血后可适当增加牛奶、猪肉、牛肉、鸡蛋、鱼肉和动物的肝、心、肾以及黑鱼、甲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还含有造血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因为造血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所以献血后必须注意补充足量的蛋白质。

2.补充铁

铁是制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物质。献血后,血液中红细胞等有形成分相对减少,于是骨髓组织必须加倍工作,合成红细胞等,这时需要大量的铁。正常人每天需铁量约1.5毫克,献血后需要量便大大增加。因此,献血后需摄入含铁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如猪肉、牛肉、鸡肉、猪肝、鸡血等。

3.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红细胞的成熟和发育都离不开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动物的肝肾及酵母中。因此献血后应注意摄入这些食物。

总之,献血后不必特别地去吃些什么,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就能在短时间里,恢复失去的那部分血液。

最后要强调的是,献血者不要在献血后的最初几天暴饮暴食,尤其是吃大量高蛋白食物或太油腻的食物,这样容易造成胃肠道功能乱或发生急性胰腺炎。一般在献血后只要充分休息,注意摄入上述营养食物,不挑食,按需进补,大部分献血者在献血后2~3周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便可恢复到献血前的正常水平。

(检验科许敏供稿,木桃、小雪编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1.周六不休息,我们来搞培训

2.产后发汗好处多,赶紧约起来吧!

3.宁阳县唯一芍倍注射疗法治疗中心落户我院

4.简明新闻:泰安卫计委质控中心专家组来我院巡查指导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哟!↓↓↓

分享是一种快乐,好东西当然要分享

名称:医院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偏方
怎样防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ckz.com/wahl/18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