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吴福顺
编辑:慎言
一直传奇于中国而感动世界的著名盲人画家沈冰山先生,以明烛心灯在燃尽了满腔的最后一滴热血,终于年2月25日14时45分圆满画完自己整80高寿的人生休止符。
但凡世界上的成功者,无不是平凡人以不平凡的毅力和勇气,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追求,最终才能功成名就;而著名盲人画家沈冰山先生,就属于这样的一个人。从一个残疾盲人而成为“特殊”艺术名家,其穷毕生心血于泼墨入画的精神,匪夷所思地令人赞叹不已。
虽然谢世的沈冰山先生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人生历程,未尝不是励精图志后人的样榜。
年,在福建南大门——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的诏安县城关内,一家经商的夫妇喜庆老来添子,这个让父母如获至宝的男婴儿,就是沈冰山先生。沈冰山比同胞大哥、已故名画家沈锡纯少了足足21岁。
缘于诏安的文化底蕴及崇尚书画艺术的普及盛行,父辈业余爱好的艺术细胞基因,无疑也遗传到沈冰山弟兄身上。还在大哥沈锡纯幼年时,父亲已为其聘师家教琴棋书画,尤善绘画、弹古筝;后来更送大哥入读上海新华美术专科学校,由此促成并造就为一代中国书画名家。而在当代书画界,诏安更是人才济济,已故的全国著名书画家林林、沈耀初、沈福文等老一辈书画界泰斗,均出自这片热土的薰陶。
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催生沈冰山幼稚的艺术兴趣的勃发,年仅五六岁的他,即开始随父学书习画。那时,沈冰山体弱多病,不过他的活泼天性终于战胜了小儿麻痹病患。据沈冰山先生回忆说,他在上小学阶段,就经常喜欢跑去大庙听书,看民乐演奏;街市古玩店也是他驻足赏目之所。
好景不长,父亲在他13岁那年去世了,沈冰山因此离开了学校。步入社会之初,做店员,当学徒,意图一技之长以糊口;在为生计忙碌的业余时日里,仍然未懈对琴棋书画的修习。
直至青年时期,博闻强记的沈冰山,更钟情书画艺术。在为大哥沈锡纯研墨作画时观摩玩味,获取觉悟心得;与文友谈诗论画,赏析历代书画名家,沈冰山如数家珍,什么唐代王维大写意,明末清初八大山人别殊的画风,或用笔之长,或用墨之绝,他似乎都了然于心。
当沈冰山20岁时,他拥有了一家小印染店,尔后又与友人合办广告美术社,开展印广告衫、做锦旗等业务。这时期的沈冰山,是写美术字的好手,希望大展宏图。正当旗开得胜,创业顺利之际,不幸却降临了,他的右眼患上了虹膜炎,不久左眼又患上了青光眼。年,医院接受手术,由于他病变的双眼瞳孔已严重萎缩,也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手术最终失败了。一下子跌入到黑暗的世界,从此,他丧失了光明。
平素谈笑风生的沈冰山,顿时感到极端的失落与绝望。在那些困惑的日子里,拉二胡,弹古筝,哀婉的音调抒发出他无助的衷曲。看在眼里,愁眉的老母亲倍感心痛。
沉沦一段后,觉醒的沈冰山明白消极终非上策:古人左丘明失明写成《左传》,瞎子阿炳留下二泉映月等传世曲目。命运虽残酷,唯有奋争才有出路。渐渐的沈冰山豁然开朗了,可掬的笑容返颜以往的明朗照人。
如何开始选择以后的生活道路,这对当时的沈冰山来说,还真花费心机。成名之后的沈冰山,回忆起往事时还半开着玩笑:“当初我首选学医,却限于自身“望诊”的缺陷被排除;有人建议学算命测字,我又不耻骗人钱财来生活而作罢。”
虽然他早已心有所属,自己知道这辈子离不开这个充满灵犀与美感的艺术世界,但是,失明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忍痛割爱,结果他开始暂做“琴”和“棋”的功业。原来他大哥沈锡纯在乡里有多位学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面面俱到,这样机缘促使他们从此结成亦师亦友的知己;于是,家中逐渐多了文士墨客的热闹人气,愈增加勤奋的沈冰山如饥似渴的学习机会。
就这样,无论默背字典和加强文化知识的修炼,还是摸索用心作画的运笔泼墨流程,沈冰山克服了比普通盲人面临多得多的障碍与难题。他自学的二胡、高胡、三弦、扬琴、月琴勤修苦练,甚至还研究西洋大提琴的演奏技巧。他可以独自到鼓浪屿听琴并欣闻潮声,他敢与本省内的高手博弈以争夺棋王座次。即使在他失明5年后母亲故去的清贫家景里,房产和紫檀家具逐次递减,也毫不动摇自己持之以恒的对艺学的追求和信心。
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他大胆创新,如改装二胡和三弦,自制新乐器。年,沈冰山利用黑木和银制作而成的“冰胡”新乐器,若不是由于“文革”运动的冲击,早就被中科院授意的北京乐器总厂接受生产并发行普及了。失败或挫折对沈冰山来说总是考验,是他迟到的成功的一种激励。
到了80年代,随着社会已蓬勃发展和进步,沈冰山用己所长,义务招收、培训本土少年男女学习乐嚣技艺,参与普及文艺的推广,展现古城的精神文明成果;通过他几年辛勤的努力调教,这批学员都能娴熟演奏多种乐器、学以致用,故深受社会的好评,沈冰山因此声名鹊起。
皇天不负苦心人,沈冰山的琴棋书画日趋臻致。自年起,沈冰山便是诏安象棋界的冠军象征,曾出征京津沪等十省市盲人象棋比赛荣获季军。期间常赴厦、漳、潮、汕等政府或民间组织高手赛事的邀约不断,且屡屡载誉归来,不亦乐乎。沈冰山自创命名的残局“双献美酒”被载入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象棋牌局百花谱》;类似他创立的诸多经典棋牌局,相继被东南亚、港台地区的华人报刊和国内数家媒体刊载推广赏析。80—90年代,沈冰山频频获得个人(扬琴、二胡独奏)演奏奖的演奏曲目有《落水莲》、《蛟龙吐珠》、《春到人间》等。经他精心教授的少儿女子民乐队,参加省级“武夷之春”汇演中拿了特别奖;年,这支乐队在漳州参加庆祝女排五连冠10周年演出时,演奏了沈冰山创作的合奏曲《轻舟泛月》,大受称颂并广为流传。
“琴棋或可谓老朽,书画自嘲称新兵!”这是沈冰山挂在嘴中自我励志的口头禅。笔者应邀出诊为他家人进行医疗时,亲耳聆听过这句话。是的,学海无涯!作为盲人,要在书画之海泅渡,真得经历千辛,个中苦涩,只有沈冰山自己知道。
一直以来,沈冰山以盲人特有的方式,深入近郊乡村的田野池塘体验生活。临溪听游鸭戏水之声,到藕田抚荷花荷叶之形,依据闻嗅触摸的感知、再综合想象物品或声色的状态和特性,胸有成竹地画出心中灵动活态的境物。同时,在确定自己书画风格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盲人心画特长:大写意分外蕴蓄、耐人想象寻味,大草书飞舞龙凤、雾中朦胧看花。经过艰苦的磨练,上万次的心画,他终于摸索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也是世界首创的盲人绘画技巧。
大家知道,凡从书画专业或业余爱好者中脱颖而出的画家,不可能不通过长年累月的默默修习、一步一个脚印的循序渐进过程而能一夜成名的。盲人沈冰山亦从学画荷花起步,仔细默记临帖的步骤,意会手中笔之尖锋的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与墨色干湿浓淡之间的差别和变化,让挥舞的毫笔渐渐溶进心灵的火花,使情绪化为色调的墨汁倾泻而泼。
另外,沈冰山应用“画如弈棋、画如赋诗,画如谱曲”的艺术思路原理,摸(棋)盘布局当构图座标,诗意纳入创作画境,再通过音律的强弱格调和节奏质感等变化,拟为翠点画幅;总之,凡与画稿的创作有效而关联的技能,他总能把其巧妙契合,并融会贯通地丝丝入扣画作。当然,这包括得益他常年演奏乐器那腕力与臂力掌握自如的张力、和双掌自然形成的灵活五指执笔,所以挥毫创作一气呵成!
春夏秋冬过了又来。算不清有多少堆便宜购进的旧报纸被沈冰山废物利用习稿,低中次纸宣更毫不留情地争夺他省吃俭用的生活费。有一次他最多的一个夜晚竟画了60多张习作图稿,直累的躺在床上伸不起腰,其时连悉心指导他作画的亲外甥、当代著名青年书画家董希源,都抑制不住惜爱的情感…董希源不厌其烦的尽力纠正着他起笔和敷色的错误次序、气韵、神趣。因此,沈冰山的处女作《荷花》、《葫芦》、《芦苇麻雀》、《芭蕉小鸡》,据说连他的胞兄、著名画家沈锡纯赏阅时,都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与震撼!沈冰山后期书画作品的大写意、大草书,所释放的生命律动神韵飞扬,做为外甥的董希源比任何一个人更加欣慰母舅用心血所凝写、亮丽人生的艺术成果。
沈冰山书画艺术渐进佳境,他进而渴望得到更多画坛大家的点评,愿望精益求精。年,沈冰山不辞劳顿,由外甥董希源陪同北上,叩门造访了知名画家沈柔坚、萧淑芳、梁树年、董寿平、乐振文等画苑俊杰,素昧平生的主人们在诧异的评析之余,无不给予高度的赞赏和肯定。
在不经意间抓住人的灵魂,这就是沈冰山每一幅心画作品的魔力!年,画家程十发一行在汕头见到沈冰山作品,慨然题字:“艺事惟心不需目,无目有心万事成”。而画家范曾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沈冰山的画,感叹盲人作品传神“天籁之境”,欣然在画上题字:“胸中有大千光影,笔下见如来智慧”。原上海美术馆副馆长、美术评论家丁羲元,极端欣赏沈冰山“一鼓作气”的创作态势,曾这样描述:“每日清晨,坐于画厅构想他的书画,待激情郁茂勃发之际,再在助手帮助下直扑画案…一如古人所谓‘雷霆乍起,惊沙坐飞之势’”,叹其勾勒物象的自然飞动之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评论家郎绍君也用“极快、极简,气猛力足”评点,说沈冰山的作品疏简、挺硬、少提按、多转动,气势连贯,妙在别人不敢为之处。“心地光明,嵚崎磊落,明于事理,明于道德,慷慨有气骨,顶天立地,大节不夺,大操坚贞”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术史论家陈传席对他豁达人生观的最好褒词。
年,沈冰山获全国首届残疾人艺术作品展"特别奖”。二幅“荷花”分别被“八大山人纪念馆”、“石涛书画研究会”收藏。
年,10月,应邀出席世界残疾人康复大会第15届年会暨亚太地区第九届会议的沈冰山,先后四次现场作画,引起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以及各省市代表的广泛
“美国海伦·凯勒冲出盲、聋、哑的幽闭成为著名女作家,堪称一奇;中国的沈冰山能在双目失明的困境中崛起夺得画家桂冠,确属一绝!”这是一位外国艺坛名家观摩沈冰山画作后的由衷敬佩之言。
沈冰山用他一生不断的追求与拼搏实现了自己的伟大理想,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冰山不但开创了中外美术史上第一位盲人书画家先河,而且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生命不息,创作不歇,传承不止,弘扬不停”的人生誓言。
沈溪兴谢谢您的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