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含有非常丰富且适合婴儿吸收的营养元素
母乳中含有非常丰富且营养适合新生婴儿较稚嫩肠道的元素。一般来说,母乳中的蛋白质颗粒较小,富含乳清蛋白,其脂肪非常容易被吸收。同时,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活性物质,可以保护宝宝的肠道与呼吸道。所以,吃母乳的婴儿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还可以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母乳喂养的孩子会比吃奶粉的孩子发生呼吸道、肠道感染的情况要低的多。
同时,母乳的营养成分会随着婴儿的月龄成长和营养需要而变化,这是配方奶粉所做不到的。经过研究,早产儿母亲的母乳和足月儿母亲母乳的营养成分也不同。还有一点,母乳不会导致宝宝过敏,不会让孩子出现牛奶蛋白不耐受的情况,过敏几率小;将来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几率也会小。
如果有条件,尽量保证小宝宝要母乳喂养。
小宝宝怎么吃奶?
家长普遍问题
虽然孩子已经过了吃母乳的年龄、需要添加辅食的年级,但孩子总是想吃奶,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断奶,也不清楚如何添加辅食?
其实,根据《中国0~2岁婴幼儿喂养指南》,明确提出:
2个月内按需哺乳
2个月以上养成喂哺规律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进食与睡眠规律没有完全形成,这时候家长要按需喂养,孩子什么时候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除非由于各种原因孩子的睡眠时间过长(超过4小时)需要家长叫醒孩子喂奶。
尽量在保证3小时左右喂哺,逐渐形成喂哺的规律。
家长可以不用担心小宝宝会撑坏,小宝宝可以自己控制。
奶量不足的妈妈,宝宝应该怎么吃?
这样的宝宝是可以食用配方奶粉。配方奶粉与牛奶、全脂奶粉不同,经过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进行按比例调整后,使其更接近于母乳。
辅食什么时候添加合适呢?
目前,各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均建议母乳喂养应到1岁。坚持母乳喂养喂到6个月,有条件可以喂养到2岁。
家长普遍说
从小给孩子母乳配方奶粉“混搭”吃,以便以后孩子可以更好地接受奶粉,是这样吗?
这是误区,并不需要这样做,尽量保持母乳喂养,如果哺乳实在不足可以再添加配方奶粉。
6个月内母乳可以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从6个月开始就不能满足宝宝热量的需要,一般家长要从孩子4~6个月左右开始进行辅食添加,以补充母乳或牛奶中营养素的不足,帮助婴儿健康成长。
辅食添加时间
建议对大多数婴儿可以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太晚不仅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如缺锌、铁等,还会错过婴儿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造成添加辅食困难及日后的挑食、偏食。
辅食添加顺序
初次添加辅食,可以在母乳吃到半饱的状态下添加,婴儿比较容易接受,待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其量,代替一顿母乳。在此基础上逐渐以辅食代替二顿、三顿母乳以至最后完全断奶。但断奶之后,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1岁以内的孩子要额外保证~ml/天奶量;1岁上补充~ml的奶量,以补充饮食中的蛋白质及钙的不足。婴儿添加第一种辅食是强化铁质的米粉。
家长说:
“不是不给孩子添加辅食,而是孩子不吃。”
这是误区。
孩子吃辅食其实是接受、学习的过程,包括对各种食物味道的适应,也包括咀嚼能力的锻炼。小宝宝吃奶是天性,但咀嚼能力却是需要后天锻炼出来的,当家长将固体的食物放入孩子嘴里时,孩子不会咀嚼,就本能地出现拒绝;另外对新食物的陌生,孩子也会拒绝食用。同时,咀嚼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刺激牙齿的萌出。
有相关科学统计:一个婴儿对新的食物最多10~15次就可以适应,所以,孩子吃不吃辅食其实是宝爸宝妈与孩子之间耐心的比拼。
当然不要一次强迫孩子接受,可以分多次、多天喂养,孩子总会接受,不要放弃,这是非常关键的。
辅食添加内容
提醒家长:
1岁内~3岁内,孩子吃的东西需要单独做。
1岁内,不要在孩子的食物中添加任何调味料,要让他们尝试食物本身的味道,不要将大人对食物味道的评判标准强加到孩子身上。
1岁后,可以在孩子的食物中稍加一点盐、油。
添加辅食也不要忽视母乳或配方奶粉的摄入
婴儿期,即使添加辅食也不要忽视奶的摄入,因为婴儿期奶类食品是孩子的主要食品。1岁以内的孩子在辅食的基础上还要保证~ml/天奶量;1岁上每天补充~ml的奶量,保证钙质的摄入量。
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喝牛奶,但要注意牛奶的成分不及配方奶粉,牛奶中含铁量较少,如果辅食添加不及时或鲜牛奶喝得过多,也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或者出现抑制铁的吸收。鲜牛奶并不适合幼小的孩子,即便孩子1岁以上,建议孩子可以食用阶段的配方奶粉。
挑食、偏食与辅食添加及饮食习惯有关
接诊时有家长说:
孩子挑食、偏食怎么办?
其实,这是因为家长往往在添加辅食的阶段没有给宝宝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形成的。
一、辅食添加过于单一
6个月~1岁,宝宝的嗅觉、味觉有一个发育的“窗口期”,如果这时候给不同的食物,宝宝就会适应它们的气味和味道。也就是说,这时候,家长可以把小宝宝吃的各种食物按量添加,将来孩子就不会挑食、偏食。
如果这时候孩子的食谱过于单一,只吃熟悉的那几种食物。当1岁后,给孩子新的食物时,他们就会本能地抗拒,这时候再想吃新鲜的东西就会比较困难,则会造成孩子偏食、挑食。
二、良好的饮食行为没有养成
也有家长来问:“看别的小宝宝吃饭特别香,自己孩子怎么就不吃饭呢?”或者经常能够看到:有孩子在前边玩,家长在后边追着喂的现象。
长期以来,家长往往重视孩子吃什么、怎么吃,忽视了饮食习惯的培养,导致孩子偏食、挑食。
有许多家长会有以下这样的误区:
家长的误区
孩子不吃饭是不是体内缺什么东西,到医院查一查;或者请医生开药让孩子喜欢吃饭。
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挑食、偏食是饮食行为的问题,也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没有给他们的饮食行为打好基础。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从孩子辅食添加的阶段就要重视饮食行为的培养。8、9个月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锻炼自己吃饭,当然,这时候自己吃可能吃不进去太多东西,家长可以从旁辅助,但需要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不要担心吃饭时弄得过于狼藉。要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位置吃东西,要让孩子与大人一同进餐,让孩子跟大人学习,这样可以刺激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的养成。
需要注意,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要看动画片、玩玩具,要让孩子专注地、在20~30分钟内吃完饭,不能无限制拖长吃饭的时间。
一旦已经形成不好的饮食行为怎么办呢?
孩子往往在上幼儿园融入集体生活的时候,一日三餐有固定的时间,在别的小朋友的带动下,孩子也许就会吃。通过集体的生活会有所改观。
但,切莫等到孩子长大再纠正,尽量保证在孩子小得时候培养。
何时补充元素呢?
维生素D的补充?
在纯母乳喂养的阶段可以每日补充维生素D,一般来说,在宝宝出生后的2周左右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补充到孩子1岁以上。这时候可以观察孩子营养、吃饭的状况,如果饮食方面并不是特别好可以继续补充。
另外,北方地区到冬春季,日光照射不充分,皮肤接触空气少,可以在这个季节补充。
1对内的孩子可以补钙吗?
如果孩子饮食营养摄入正常,家长可以不给孩子补钙,只需要补充维生素D,甚至有些孩子补钙会出现不耐受、便秘、腹泻等症状。也就是说,孩子长得好、吃的没问题是不需要额外补充钙质。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怎么吃呢?
在医学上,除非是特殊的病种,如过敏,一般是不需要严格忌口的,相反在患病期间,维生素、蛋白质缺乏时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
家长会存在误区,孩子一生病,就给忌口,一旦孩子发热,不敢给孩子吃蛋、鱼、虾、肉类等食物。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患儿没有特别的饮食禁忌,只要给孩子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不要吃过油、油炸、刺激性的食物即可。
患腹泻的孩子:
如果孩子腹泻时,有些家长也是要给孩子严格忌口,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无论是国内外指南建议,在儿童腹泻期间可以继续饮食。婴儿可以继续母乳、配方奶粉喂养,但要注意可以少量多次喂养。
对大一些孩子,不要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如过油腻、刺激性、生冷的食物。如果是病毒性腹泻、乳糖不耐受、轮状病毒腹泻,便得特别严重,可以给孩子暂时吃无乳糖奶粉,有利于肠道恢复、缩短病程。
孩子一旦出现食物过敏怎么办?
食物过敏是非常复杂,可以是速发反应,也就是吃完立刻有过敏反应,如疹子、嗓子痒,甚至出现严重的喉头水肿,全身荨麻疹,更严重的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还有一些不是速发,会出现慢性的过敏性反应,如出现湿疹、慢性荨麻疹、鼻炎、过敏性结膜炎。
1.过敏原筛查:
对食物过敏,医院可以进行过敏原筛查,但要注意只是限于常见过敏原,有许多过敏原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体会。
2.避免速发反应的食物:
如果是速发反应,就避免再进食这种食物。
3.食物回避或激发试验:
如果不确定孩子是否是这种食物过敏,可以进行食物回避或激发试验,也就是可疑的食物可以从孩子的食谱中剔除2~4周,观察孩子全身的过敏状况是否有好转。
如果有,则非常有可能是这种食物过敏,如果这种食物过敏并不严重,可以再添回到食谱中,如果再出现过敏反应,就说明是对这种食物过敏,这就是医疗中,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食物回避激发试验。
但要掌握“度”,如果严重过敏,家长是不可以这样做的。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