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危险化学品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不要用化学溶剂去洗手,更不要误服,特别是接触到腐蚀性化学品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明火,如果确实需动用明火,如进行烧焊等,事先要得到批准,并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才能动火;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不要穿化纤服装或带铁钉的鞋,因为化纤服装会产生静电,鞋钉撞击地面会产生火花。
危险化学品的搬运一定要小心,特别是硫酸等腐蚀性物品经常用陶瓷容器装,搬运时捆扎不牢固极易发生意外;因工作需要购入危险化学品,不能搭乘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也不能在邮件中夹带;对于没有使用完的危险化学品,千万不能随意丢弃,否则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如往下水道倒液化气残液,遇到火星会发生爆炸;鼠药随意乱扔,可能会使其他人误服中毒。
此外,还要按规定戴好防护用品,防止工作过程中人体受到伤害。
5常见危险化学品品种有哪些常见危险化学品有: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氰化钠、氰化钾、液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汽油、丙酮、苯、二甲苯、乙醇、乙酸乙烯、油漆(含易燃溶剂)、胶粘剂(含易燃溶剂)、油墨(含易燃溶剂)、稀料(苯、二甲苯等混合剂)和香蕉水(正丁醇、甲苯、乙醇、丙酮等混合剂)、液化石油气、乙炔、一氧化碳、漂白粉(次氯酸钙)、溶剂油(主要成分二甲苯)、双氧水、氧(压缩的、液化的)、氨(压缩的、液化的)、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烧碱、火碱)、甲醛(福尔马林含20%-40甲醛)6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各类标示图GB-危险化学品分8大类
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第6类有毒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mg/kg,液体LD5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mg/kg;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制造业、制冷业等。第7类放射性物品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第8类腐蚀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7常见爆炸品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预防和救援措施爆炸品(烟花爆竹、炸药、雷管)
本类物品危险特性:在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时有发生爆炸危险,并引发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爆炸品预防及救援措施:控制该类物品受热、接触明火,避免遭受摩擦、撞击、震动;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救援,用大量水灭火。遇大火时切勿轻易接近。禁止用砂土压盖。
8常见危险化学品气体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预防和救援措施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液化石油气、乙炔、液氨、液氯、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一氧化碳等)本类物品危险特性:本类物品一般盛装在气瓶或储罐内,在受热、撞击下,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发生泄露时,造成周围温度剧降,有冻伤危险。液化石油气、乙炔、液氨、一氧化碳等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热源或火花,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应避免与氧气、氯气等接触,液化石油气具有麻醉作用,长时间吸入可导致呼吸停止,另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因此,长时间吸入一氧化碳后,会造成缺氧死亡;液氯、液氨还属于毒害品,并具有腐蚀性,吸入高浓度时可致人立即死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预防及救援措施:避免接触明火、热源,防止撞击、敲打,注意轻卸轻放。液化石油气、乙炔、一氧化碳等气体一旦发生事故,首先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应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液氯、液氨一旦发生事故应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露时隔离m,大泄露时隔离m,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稀释;氮气、二氧化碳发生泄漏时,应加强通风扩散,避免人员靠近。9常见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预防和救援措施易燃液体(汽油、丙酮、苯、二甲苯、乙醇、乙酸乙烯、油漆(含易燃溶剂)、胶粘剂(含易燃溶剂)、油墨(含易燃溶剂)、稀料(苯、二甲苯等混合剂)、香蕉水(正丁醇、甲苯、乙醇、丙酮等混合剂)、溶剂油(主要成分二甲苯))
本类物品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火花、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能发生强烈反应。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甲苯、二甲苯及含苯化合物溶剂常时间接触其蒸气,能引发神经衰弱综合征、白血病等职业病。易燃液体预防及救援措施:避免接触明火、火花、热源及强氧化剂。发生泄漏时,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并切断火源。急处理人员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转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置;发生火灾事故时,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注意用水灭火无效。10常见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预防和救援措施、易燃固体(硫磺)本类物品危险特性:遇明火、热源极易燃烧,燃烧产物具有毒性。与金属粉末接触剧烈反应。其粉尘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固体预防及救援措施:避免接触明火、火花、热源及强氧化剂。发生泄漏事故,应立即切断火源,使用无火化工具收集回收;发生火灾事故,灭火须佩戴好防毒面具,在上风向灭火,遇到小火用砂土闷熄。遇到大火可用雾状水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上,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沸溅。灭火剂:水、砂土、干粉。11一常见遇湿易燃品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预防和救援措施遇湿易燃品(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本类物品危险特性:强还原剂,与水相互作用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和热量,由于反应异常迅速,反应时放出的气体和热量又多,使所放出来的可燃性气体迅速地在周围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一旦遇明火或由于自燃而引起爆炸加热或接触明火会引起燃烧。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
遇湿易燃品预防及救援措施:避免接触水、酸类、氧化剂,应密封包装。
泄漏时,避免扬尘,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收集到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发生火灾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
12常见氧化剂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预防和救援措施氧化剂(漂白粉、双氧水)本类物品危险特性:氧化剂本身一般不燃,但却是可燃物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必要条件。能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摩擦、加热或遇火源可导致燃烧或爆炸。氧化剂预防及救援措施:避免接触还原剂。双氧水发生泄漏时,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露: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的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露物稀释成不燃物。灭火方法:根据物质危险特性而定。13常见毒害品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预防和救援措施毒害品(氰化钠、氰化钾、液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本类物品危险特性:本类物品吸入、口服、经皮吸收均可引起中毒。少量进入人体即可引起猝死。毒害品预防及救援措施:应尽量避免接触,接触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剧毒品泄漏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14常见腐蚀品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预防和救援措施腐蚀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甲醛(福尔马林含20%-40%甲醛))
本类物品危险特性:本类物品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气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腐蚀品预防及救援措施:应尽量避免接触,接触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隔离泄漏污染区,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露: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的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5常见毒害品储存安全注意事项毒害品及腐蚀品
1、剧毒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内,要符合公安部门要求进行统一管理。
2、剧毒化学品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不得漏天存放,不要接近酸类物质。远离火种、热源。贮存方式、方法与贮存数量必须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5)规定。
3、剧毒化学品库内不准存放其它物品,在库的剧毒品必须保证帐、物、卡相符(包括品种、规格、数量)。
4、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应执行“双五”制度,即: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帐。
5、腐蚀性物品容器要具有耐腐蚀要求,严密不漏。氧化性酸远离有机易燃品。酸类腐蚀品应与氰化物、遇水燃烧品、氧化剂隔离,不宜与碱类腐蚀品混储。
16常见易燃易爆品储存安全注意事项易燃易爆液体
1、易燃易爆液体必须贮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贮存室内,贮存方式、方法与贮存数量必须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5)规定,并由专人管理,出入库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安全检查。
2、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品严禁存放一起;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品严禁存放在一起。易燃可燃气体、液体远离火源、热源、氧化剂、氧化性酸类,防止静电危害。
3、易燃液体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卫生等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悬挂(或张贴)“安全标签”、“安全周知卡”等,标明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4、储罐贮存危险化学品,必须设置防火堤、隔堤、消防设施,应急处理池等安全设施,并采取防雷防静电防护措施。
5、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6、车间内存放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工作岗位使用存放量不宜超过当班使用量。
7、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
8、库房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库外。
9、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存放。
压缩及液化气体常盛装在钢瓶内,所有钢瓶均应直立储放。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可燃气体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硫磺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严密,切勿受潮。切忌与氧化剂和磷等物品混储。
双氧水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燃或可燃物、氧化剂、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
连二亚硫酸钠采用铁桶内衬塑料薄膜袋的铁桶包装,装入保险粉后内衬塑料薄膜袋应双扎口、铁桶封口应严密包装在铁制桶内;连二亚硫酸钠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和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接触水。
17常见毒害品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毒害品及腐蚀品
1、使用毒害品及腐蚀品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规程操作。使用剧毒化学品必须有两人以上操作。
2、领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必须配备专用存放柜,严格执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
3、严禁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剧毒用品,不准在作业场所饮食。
18常见易燃易爆品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易燃易爆液体
1、使用场所应必须标识安全警示标志,悬挂(或张贴)“安全标签”、“安全周知卡”等,严禁动用明火,确需要使用时,必须报请批准,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应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护药品,配备应急救援器材,作业人员应学会使用一般的灭火工具和急救器材。
3、应确保使用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应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4、车间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要划分好使用区域,做到专区使用,严禁混合使用。
5、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不超过3m/s),具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6、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电机、灯具、开关等)必须使用防爆型,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符合规定要求。这些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两个出口,门窗要向外开。
7、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区的厂房、设备、设施,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
8、作业场所要加强通风除尘,减少职业危害,消除事故隐患,要求班前5分钟启动通风除尘,班后延时10分钟通风除尘。
压缩液化气体
1、确知钢瓶用途,内容物与标示一致者,方得使用。
2、逐一检查调节器上各阀门螺丝均已在关闭位置(钢瓶头阀必须在密闭状态)。
3、应用标准工具将调节器装妥在钢瓶头阀上,绝不可使用未装调节器钢瓶。
4、应用标准工具(不可使用代用工具)或用手动旋开钢瓶头阀,先试有无漏气,如漏气时应关回阀门,取下调节器,将钢瓶搬离至安全无火源之处,挂上警告标志立即通知厂商处理。
5、勿使用油气接触钢瓶,或用油布擦拭钢瓶。
6、应按规定使用,不可任意混合使用。
7、勿将钢瓶内气体完全耗尽,宜留下少许压力在瓶内。
19常见毒害品装卸搬运注意事项毒害品及腐蚀品
1、装卸搬人员应具有操作毒害品的一般知识,在装卸搬运时,要严格检查包装容器是否符合规定,包装必须完好。操作时轻拿轻放,不得碰撞、倒置,防止包装破损商品外溢。
2、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胶手套、胶围裙、胶靴、防毒面具等。
3、装卸剧毒物品时要先通风,再作业,作业区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剧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派专人押运。
4、装卸要平稳,轻拿轻放,严禁肩扛、背负、冲撞、摔碰,以防止包装破损。
5、严禁作业过程中饮食;作业完毕后必须更衣洗澡;防护用具必须清洗干净后方能再用。
6、装运剧毒品的车辆和机械用具,都必须彻底清洗,才能装运其他物品。
7、装卸现场应备有清水、苏打水和稀醋酸等,以备急用。
8、腐蚀物品装载不宜过高,严禁架空堆放;坛装腐蚀品运输时,应套木架或铁架。
20常见易燃易爆品装卸搬运注意事项易燃易爆液体
1、装卸搬运作业前应先进行通排风。
2、装卸搬运过程上不能使用黑色铁制金属工具,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装卸机具应装有防止产生火花的防护装置,作业现场应远离热源和火源。
3、在装卸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
4、夏季运输要安排在早晚阴凉时间进行作业;雨雪天作业要采取防滑措施。
5、罐车运输要有接地链。
压缩液化气体
1、贮存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钢瓶是高压容器,装卸搬运作业时,应用抬架或搬运车,防止撞击、拖拉、摔落,不得溜坡滚动。
2、搬运前应检查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搬运时不要把钢瓶阀对准人身,注意防止钢瓶安全帽跌落。
3、装卸有毒气体钢瓶,应穿戴防毒面具。剧毒气体钢瓶要当心漏气,防止吸入毒气。
4、搬运氧气钢瓶时,工作服和装卸工具不得沾有油污。
5、易燃气体严禁接触火种,在炎热季节搬运作业应安排在早晚阴凉时。
遇湿易燃物品
装卸连二亚硫酸钠要注意防水、防潮,雨雪天没有防雨设施不准作业。若有汗水应及时擦干,绝对不能直接接触遇水燃烧物品,在装卸搬运中不得翻滚、撞击、摩擦、倾倒,必须做到轻拿轻放。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容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而且燃烧迅速,并散发出有毒气体。在装卸搬运时除按易燃液体的要求处理处,其作业人员禁止穿带铁钉的鞋,不可与氧化剂、酸类物资共同搬运。搬运时散落在地面上和车厢内的粉末,要随即以湿黄砂抹擦干净。装运时要捆扎牢固,使其不摇晃。
氧化剂
氧化剂在装运时除了注意以上规定外,应单独装运,不得与酸类、有机物、自燃、易燃、遇湿易燃的物品混装混运,一般情况下氧化剂也不得与过氧化物配装。
注:以上文献整理自百度百科
年度第二期“全国教学、科研及医疗单位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实验三废环保处置与应急培训班"将于年4月23日-27日(4月23日报到)在——西安举办!目前报名进行中,请您根据外出政策和工作需求选择面授或直播方式参加。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举办培训的大力支持!
上下滚动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