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Schwartz首先报道了1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高眼压和色素膜炎病例,随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和裂孔封闭,青光眼葡萄膜炎也随之消失,现世界各国陆续有所报道,国内年孙心铨亦有报道。单眼发病,常见于男性青年。
病因病理
确切病因未明,是一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眼压和葡萄膜炎并存的三联征,多见于眼球钝挫伤,视网膜下间隙与前房形成自由交通时易发生本病。其发病机理为视网膜下的视细胞外节盘膜片脱落,通过裂孔而达前房,引起色素膜炎,覆盖阻塞小梁网,则影响房水排出,导致青光眼。只有视网膜裂孔存在,而且越是周边部视网膜裂孔越有可能发生本病,因为距前房越近,外节盘膜越易到达前房,而后极部裂孔则不易发生本征。另外必须有前玻璃膜的破裂孔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使视细胞外节盘膜通过前玻璃膜裂孔到达前房内,色素膜炎发生与自身免疫障碍有关。
眼部特征
1.阵发性眼压升高,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逐渐出现视力减退、虹视等眼压高的表现。角膜可有水肿,眼压明显升高时,前房内出现大量粘稠的蛋白性渗出物,房水流畅系数C值减低,房角开放,轻度房角后退。现已证实眼压升高为视细胞外节脱落的盘膜一次性大量进入前房,阻塞小梁网使房水滤出受阻所致。
2.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伴锯齿缘离断或睫状体色素上皮裂孔。这种视网膜脱离一般为浅脱离,呈扁平状或球状,裂孔不易被发现,仅在锯齿缘附近或睫状体平坦部有小裂孔存在,少数有视网膜变性。
3.前葡萄膜炎(主要是虹膜炎)前房内有浮游物,以灰棕色大颗粒为主,无角膜后KP或仅有少量色素性KP,瞳孔无后粘连。
鉴别诊断
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青睫综合征等。
临床治疗
治疗本征的关键在于手术封闭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复位后,眼压即降至正常,前葡萄膜炎立即消失;
对于新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人,应散瞳后进行仔细的眼底检查,特别是周边检查;
行视野检查,警惕不典型视野改变;
高眼压或非典型性葡萄膜炎可能会掩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如果疑为青光眼的病人临床表现与青光眼症状体征不一致,应对其重复进行眼底及视野检查,应当考虑到这有可能是一种继发而非原发的青光眼类型。对视网膜脱离早诊断、早复位,将会使视野缺损得以逆转和恢复。
赞赏
人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