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那么多,面对不同的症状,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护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知识吧。
甲型H1N1流感
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
与普通流感不同的是,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多为1-3天,病情发展迅速,体温会突然升高超过38℃,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预防要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家中经常通风换气。
2.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3.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4.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5.普通家庭还可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
感冒
感冒也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常出现的症状之一。有些时候,感冒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这种病毒引起的感冒很容易在孩子之间传播。
根据引起感冒的原因来分类,感冒的种类分为很多,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略有不同。主要的症状包括流鼻涕、发热、咽喉肿痛、嗜睡、淋巴腺轻度肿大等。
典型的感冒症状在3~4天内就会逐渐消失,通常不需要看医生。不过如果有其他并发症还是要及时就医。
护理要点
1.足够的休息是感冒恢复的关键。
2.保持房间内的空气流通,控制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多让孩子喝点水。
3.感冒时,孩子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注意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4.当感冒伴随着轻度发热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毛巾冷敷头部。
5.由于鼻塞感到不适时,可以用水汽熏蒸的方法来降低鼻腔内粘稠物的浓度。
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护理要点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就医。结膜炎
结膜炎就是俗称的“红眼病”,如果孩子的眼白发红,他可能是患上了结膜炎。虽然结膜炎本身不会对视力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炎症进一步波及眼部其他器官,就有可能对孩子的视力造成损害,家长一定要注意。
护理要点
病因又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真菌性和变态反应性等。
1.不要用热水清洗孩子的眼睛,以免损伤眼角膜。
2.孩子应勤洗手,避免与家人混用毛巾。
3.不要遮盖患病眼,这样不利于分泌物排出。
4.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要改掉乱揉眼睛的习惯。
诺如病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勤洗手,常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卫生习惯记心间,一日三餐营养好,房间通风勤清扫,体弱年少打疫苗,身体不适早治疗,保健知识要记牢,劳逸结合莫疲劳,身体健康棒棒棒。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