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早春早春,慎防春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我们在预防新冠肺炎的同时
也别忽略了其他传染病的发生
由于空气干燥、天气多变等原因
特别容易引发孩子感染水痘、流感、手足口等疾病。
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
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各位家长:
您好!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等。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幼儿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二: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三:尽量减少到人群
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出要佩戴口罩。
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或口鼻。
五:孩子出现症状应居
家休息,并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第一时间通知主班老师,并带孩子去发热门诊排查,排查结果及时告知主班老师,在孩子没有康复的前提下,让他在家休息。入园时带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复课证明方可入园。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
常见的几种春季传染疾病
1、流行性感冒
●病原体:流感病毒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短时间免疫力)
●流行特征:全年均会发生,北方以冬春季节为多。
?甲型: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
?乙型: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
?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症状/体征
流感感冒起病突然
发热典型症状,高热(39-40℃);持续3-4天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传染源:水痘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儿童接触传染源后90%发病,故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病后免疫力持久。
●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
●临床表现:最初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呈向心性分布的皮疹。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
该病多数起病较急,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
●病原体:腮腺炎病毒
●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内易造成暴发流行。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起病大多较急,以耳垂周围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
4、荨麻疹(风疹)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花粉、灰尘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
一般的荨麻疹都是由过敏引起的,因此,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5、手足口病
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并发烧,手掌、脚掌、臀部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6.新冠肺炎
●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nCoV)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少数可无明显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
7.诺如病毒腹泻
●病原体:诺如病毒病毒
●传播途径: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潜伏期通常12‐48小时
●临床表现: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幼儿主要表现为呕吐,成人主要表现为腹泻,不易与食物中毒鉴别。
●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请家长请配合以下工作
1、幼儿放学和周末在家,家长避免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游玩。
2、每周给幼儿勤洗澡,洗头,每周至少剪指甲1次,给幼儿勤换衣服。
3、每月按时将幼儿被褥带回家清洗、消毒和晾晒。
4、幼儿医院就诊,复园时携带康复返园证明。
5、在家做到勤通风、勤晒被褥,保持家中空气清新。
6、外出回家后督促幼儿用肥皂洗手。
7、当幼儿有事或因病请假时,必须向班主任老师办理请假手续,并说明请假具体原因,特别是生病幼儿,家长务必说明具体病种和在哪里治疗,不得瞒报。
8、家中大人生病了,最好与幼儿隔离开,尽快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9、幼儿患有呼吸道等感染性疾病时,多给幼儿喝水,平日加强户外锻炼,保证睡眠,增强免疫力。
10、根据天气情况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防止过冷或者过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家长朋友们,从现在起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用细心与耐心给孩子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
温馨提示:放假时间:年4月3日(星期六)——4月5日(星期一)放假三天。收假时间:年4月6日(星期二正常上课)。望周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