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我自己思考的,不一定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食用海鲜过敏很常见,症状很多,主要是胃肠道或者皮肤过敏。一些人会出现眼睛奇痒和结膜重度水肿。
为何仅仅只是眼部过敏呢?
如果仔细询问,这些患者食用海鲜时,一般有被海鲜汁溅入眼睛里的情况,数分钟后就会出现眼痒,揉眼后症状加重。
通常我们会给与抗过敏的眼药,或嘱其口服抗过敏药,冷敷等。一般症状也能快速消退,不留损伤。
我们这里分析几个问题
1一:过敏的机制过敏反应类型分为4种,眼睛海鲜过敏属于1型也称速发型。需要经历3个阶段
011: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结膜的为朗格汉斯细胞)捕获,然后诱导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IgE,IgE迅速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这个过程称为“致敏”,一般需要2周。
022:当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直接与与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使之大量释放活性物质(脱颗粒),其中活性物质主要是组胺
033:活性物质与效应器结合引起局部或全身的变化。组胺受体有4类,结合1类受体后组织后主要引起: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眼痒、扩血管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充血和水肿。
重点:这里过敏反应里的组胺是体内组织的肥大细胞释放的,也就是说组胺是自身合成的。
2二:有外源的组胺吗?组胺是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组氨酸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很多食物都含有组氨酸,一些细菌如链球菌、沙门氏菌就可以合成脱羧酶,分解组氨酸产生组胺,也就是说其实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组胺,也就是外源性组胺。部分食物,尤其是海鲜(如青皮红肉的鲭科鱼类、螃蟹、贝类)和酿造的食品中(红酒等)组胺含量较高容易过敏。3三:组胺如何灭活?
1:组胺酶,一般人体内都含有组胺酶(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分解组胺,因此不会发生过敏现象,如果组胺酶太少或组胺太多就会过敏。
2:组胺是碱性,可以用酸性物质中和,如烹调时加入少许醋,可使鱼中组胺含量下降65%以上。
注意一般高温不能灭活,所以水煮不新鲜的海鲜,仍然可能会中毒
4四:外源性组胺过敏的治疗根据发病机制,作用位点应该是阻止组胺和效应器的结合,即使用抗组胺药,和组胺竞争性结合受体,比如口服氯雷他定,点埃美汀等。
其他如冷敷可以缩血管减轻水肿不适。
激素对1型变态反应的机制是减少肥大细胞的增殖和聚集,并不能阻止组胺生效理论上应该没有作用,可是为何用了激素患者也说好了呢?
以为这种症状消退很快,一般组胺接触后数分钟开始发作,持续2个小时左右消退。所以可能并非药物的效果。
5五:总结海鲜容易产生组胺导致过敏,尽量食用新鲜海鲜。
组胺会导致过敏性炎症反应,不利于手术伤口的炎症消退,所以要忌口,不吃海鲜(可能和中医讲得“发物”一样)。
欢迎转发,点赞和留言评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