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有的人甚至会犯病数十年,各种症状反复发作。那么我们逍遥治疗此病,就要先了解其发病根源,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治疗疾病。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道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主要引发原因有以下几点。
白塞氏病的几种引发因素
1、遗传因素:白塞氏病有地区性发病倾向,如多见于地中海沿岸国家;有血缘性家族性发病病例,可见于2、3或4代,且白塞氏病的发病以男性为多。这也是一大诱发白塞氏病的病因。
2、免疫异常:白塞氏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口腔粘膜抗体,抗动脉壁抗体;另外,血清中尚存在复合物,其阳性可达60%,并与白塞氏病病情活动有关。
3、病毒感染:这是引起白塞氏病的病因之一,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极易受到各种病毒的感染而发病。主要分为病毒,链球菌,结核菌的感染。
4、微量元素:少数报告发现白塞氏病患者病变组织如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腓肠神经以及房水、血清和中性粒细胞内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增高,研究较多的是有机氯,有机磷和铜离子,其中以后者含量最高,这种引起白塞氏病的病因可能是由职业或环境因素所致。
白塞氏病的预防与调护
1.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发作间歇期应注意预防复发。如控制口、咽部感染,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伴感染者可行相应的治疗。
2.生活起居规律,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保证睡眠时间,静心休养,坚持治疗。
3.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病及自身免疫力。
4.发作期间,尽量避免注射用药和局部刺激。
5.发病后加强营养,注意饮食有节,尽量进食清淡食物,少食肥甘厚味、忌食辛辣、羊肉、狗肉等热性发物,戒酒忌烟,以免酿湿助热,湿热内生,诱发本病。
中医认为此病又叫狐惑病,是一种与肝脾肾湿热内蕴有关的口、眼、肛(或外阴)溃烂,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首载于《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本病在古代即已引起注意,近代由于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的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