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药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对于许多眼病,眼药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疗作用。然而,许多人没有眼疾也习惯经常点点儿眼药水,或者眼部不适不经确诊就点眼药水。在此提醒,这都是不合适的,小小眼药水也能闯下大祸。
案例1激素眼药水滴出股骨头坏死
半年前,王先生的眼睛出现发红、疼痛、视力减弱等症状,医院检查是患了一种叫做虹膜睫状体炎的眼病。于是,开始使用地塞米松眼药水治疗,大约1个月后眼病痊愈,医生建议停药,可王先生担心停药复发,又坚持使用了1个多月。
谁料不久就出现了麻烦:一条大腿酸软无力,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似的,渐渐地站起来都有困难了,稍一行走就感觉髋部疼痛,医生诊断为股骨头坏死,需要施行手术治疗。
专家释疑:股骨头是髋关节的重要支撑,酒精、药物、损伤、久站等被医学界列为股骨头坏死的四大“凶犯”。药物中的激素罪莫大焉,而王先生使用的地塞米松眼药水就是一种最常用的激素。
医学研究显示,长时间使用激素,首先干扰了脂肪的代谢与分布,使血液中的脂肪颗粒增多,同时还可改变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易于凝结而形成小的血栓,脂肪颗粒与小血栓都可堵塞小血管,加上激素还可直接造成骨质疏松,致使负重区域的骨骼中骨小梁骨折,或关节软骨下面的骨质压缩塌陷,压迫并阻塞毛细血管网——“三管齐下”导致股骨头缺血,自然难逃坏死的厄运。
也许有人会说,眼药水的激素含量很少啊,怎么也会中招呢?的确,骨坏死与激素的用量关系密切,一般人是不会出问题的,但人有个体差异,如有先天基因缺陷,或对激素的敏感性过高,或同时有酗酒恶习,尽管进入体内的激素很少,仍可受害。
提醒:需要使用地塞米松类激素药物(包括激素类眼药水)治疗者,最好先做骨坏死高危因素的检测与评估,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掌握短期、适量的原则,必要时同时进行降脂抗凝药物干预,辅以维生素D、扩血管药物和钙制剂等。用药期间,一旦出现髋关节不适,医院检查。
案例2氯霉素眼药水滴出“再障”
刘女士有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滴上一两滴氯霉素眼药水,期望收到保护眼睛的效果,如此十年如一日。始料不及的是,她渐渐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症状,有一天甚至晕倒在车间里。医院,医生检查后认定她得了一种难治性的贫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究其原委,氯霉素眼药水罪责难逃。
专家释疑: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其制成的眼药水性质稳定,药效维持时间较长,专用于结膜炎、沙眼、泪囊炎等眼病的治疗。表面上看,氯霉素眼药水是滴入眼中的,但很快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或咽部,进而被鼻或咽部黏膜迅速吸收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敏感体质者用药后,氯霉素即随血液进入造血器官骨髓,抑制骨髓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损害,减少红细胞、白细胞等血细胞的产量,贫血遂告形成,谓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比起缺乏造血物质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难治多了。
至于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因为组织柔嫩,黏膜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肝、肾功能不健全,对氯霉素的分解、排泄能力弱,使用氯霉素眼药水后吸收更多,且易在血液中储积,诱发再障的危险性更大。
提醒:眼睛无炎症不要随意使用氯霉素眼药水,必须使用者应遵循短程、适量的原则。凡对氯霉素过敏者、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者、老年人、肝功能欠佳及肾功能有损害者、孕期与哺乳期妇女以及婴幼儿等,不要用氯霉素眼药水,可选用合适的抗炎眼药水。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