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侵犯脊柱关节及附近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为主。该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在0.5%~0.45%之间,与我们熟知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相近。
患病早期,大多数是骶髂关节(编注:脊柱末端与骨盆相接处)炎。在炎症的作用下,病人会有下腰背痛或僵硬。而随着疾病的进展,病变会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一些严重的病人,其脊椎硬化得不能弯曲,脖子转不了,也难以下蹲,连厕所也蹲不了,只能站着大小便,部分病人也可能演变为严重驼背。
强直性脊柱炎——“不死的癌症”?一些患者称强直性脊柱炎为“不死的癌症”,这是因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没有正规治疗情况下,导致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然而,实际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诊能达到“无病”状态,即应用少量的药物,就可以保持病情稳定,不发展,不残疾,达到“与病共存,与狼共舞”。
听娱乐小报说,周董的强直性脊柱炎是遗传的?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不少,但至今病因还是不太清楚,而可以确定的是,在其致病原因当中,90%是内在遗传因素,也就是内在基因所致,比如HLA-B7基因,另外约10%是外在环境因素。所以说,强直性脊柱炎是所有风湿病当中遗传集聚倾向最大的疾病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也“重男轻女”?过去的确有说“男性多发”,但实际上,无论男女,其患病的概率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是因为男性发病症状往往比较严重,而女性病人的症状相对较轻,所以很多女病人都没有被发现或诊断出来而已,而需要治疗的,的确也是以男性居多。
另外,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大多数是年轻人,发病期一般在13-31岁,尤其是青春期前后,高峰为0-30岁。一般来讲,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发病年龄越大,症状较轻。所以,青少年时期的发病的危害更大一些。
脊柱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包括(11项):1.炎性腰背痛;
.关节炎:指曾经或目前存在的,已由医生确诊的急性滑膜炎;
3.附着点炎:指曾经或目前存在跟腱插入部位或足底筋膜的自发疼痛或压痛;
4.由眼科医生确诊的前葡萄膜炎:30-50%的强直患者在患病期间并发葡萄膜炎、虹膜炎等眼部疾患;
5.曾经或目前由医生确诊的指(趾)炎;
6.银屑病:10-0%的强直患者会伴发银屑病;
7.曾经或目前由医生确诊的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5-10%的AS患者会合并发生炎症性肠病(IBD);
8.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反应良好(指服用足够剂量的非甾体抗炎药4~48小时后,腰背痛缓解或消失);
9.有脊柱关节炎家族史,直系或二代亲属中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葡萄膜炎、反应性关节炎或炎症性肠病;
10.HLA-B7阳性;
11.C反应蛋白升高。
临床上也有少数病人的症状或检查结果是不能完全确定强直性脊柱炎的,我们建议病人继续随访,一般3~6个月复查一下。
确诊强直后,坐、立、睡觉都要注意一定的姿势首先,要保持身体直立,避免长期弯腰、屈曲,不要长时间采用一种姿势,适当变换体位,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预防脊柱畸形。
其次,睡觉时尽量睡硬板床,采用仰卧或俯卧位,避免侧卧,特别是屈腿侧卧位。虽然屈曲位可减轻疼痛,但易导致脊柱驼背畸形。若有颈椎受累,应低枕或去枕平卧,防止颈椎反弓畸形。若用枕头,尽可能低,能保持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增加上胸椎后突为度。
再次,站立时要抬头、挺胸、收腹,必要时可背靠墙站立以保持良好姿势。
坐位时应直背硬靠椅,上身保持挺直,髋膝屈曲90度,避免坐矮板凳和沙发,避免弯腰过久引起脊柱畸形。
此外,还要定期测量身高,便于急躁发现脊柱弯曲,同时也能发现骨质疏松导致的压缩性骨折,及早进行治疗。
治疗四原则:治病一定得趁早:晚期治疗可能会致残。
看病要去风湿科:提醒年轻人重视对骶髂关节的检查,出现腰背疼痛、发僵等相关症状时,应该去风湿科排查一下。
用药必须疗效确切: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是有髋关节病变的患者,必须及时使用疗效确切的药物。目前认为,生物制剂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药物。静脉给药,快速强效控制炎症,最大程度上阻止病程进展至残疾。
别拖到晚期再手术:如果强直多年,活动减少,会使髋关节周围肌肉严重孪缩,此时再做手术效果就不好了,请在医生建议下适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然而,置入关节平均寿命仅为10年-15年,之后需要翻修或再次置换。
强直治疗——七分靠自己,三分靠医生!1.坚定降伏病魔的信心:如果不幸患病,既要有长期与之共存的心理准备,又要防止被其摧毁。一方面需要寻求风湿免疫科医生,进行控制病情的治疗,不要只满足于消炎止痛;另一方面注意自身的保健和功能的锻炼,防止脊柱和关节变形和强直。
.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睡眠的姿势要平直,防止脊柱侧弯;床垫要硬和枕头要低,防止驼背。工作时要经常变换体位,用电脑的时间不要太长,每1~个小时起来活动一会,特别是活动颈椎;长途驾车者要休息,下车活动腰部,做做舒展运动。不要老躺在床上,多活动腰椎和颈椎,多做扩胸运动,多作髋关节的伸屈运动。
3.避免各种感染:生活中注意避免或及时治疗各种感染,尤其是肠道感染、尿道感染和咽喉感染,这些感染均有可能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加重。
最后,小医生提醒周董,像周董这种家族性的强直性脊柱炎,要早发现早治疗,运动药物双管齐下还是可以缓解和治疗的。只有周董身体好,粉丝们才能看到更棒的演唱会呢!“哎哟,不错哦~”
以上内容来自好大夫在线网站。更多专家和知识,请参考:
刘湘源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洁若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教授,中国强直性脊柱炎专家顾问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李天旺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
强直性脊柱炎知识补充检查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对于临床怀疑而X线不能确诊者,可以行CT检查,它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对于测定关节间隙有无增宽、狭窄、强直或部分强直有独到之处。
.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研究者认为,MRI和SPECT闪烁造影骶髂关节拍片,非常有助于极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这个角度看明显优于普通X线,但费用昂贵,不提倡作为常规检查。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增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不大,而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血清白蛋白减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约50%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虽然90%~95%以上AS病人HLA-B7阳性,但一般不依靠HLA-B7来诊断AS,HLA-B7不作常规检查。
4.X线检查
对AS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98%~%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开始多侵犯髂骨侧,进而侵犯骶骨侧。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髂骨侧明显。继而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发生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炎X线诊断标准分为5期:0级为正常骶髂关节,Ⅰ期为可疑骶髂关节炎,Ⅱ期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袭病变,关节间隙无改变,Ⅲ期为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一项(或以上)变化:近关节区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增宽、骨质破坏或部分强直,Ⅳ期为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或不伴硬化。
脊柱病变的X线表现,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脱钙),椎体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引起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变发展至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前纵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原发性AS和继发于炎性肠病、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等伴发的脊柱炎,X线表现类似,但后者为非对称性强直。在韧带、肌腱、滑囊附着处可出现骨质糜烂和骨膜炎,最多见于跟骨、坐骨结节、髂骨嵴等。其他周围关节亦可发生类似的X线变化。
鉴别诊断(一)常见疾病鉴别
1.腰骶关节劳损
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骨关节炎
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等较常见。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与AS易混淆。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3.Forestier病(老年性关节强直性骨肥厚)
脊椎亦发生连续性骨赘,类似AS的脊椎竹节样变,但骶髂关节正常,椎间小关节不受侵犯。
4.结核性脊椎炎
临床症状如脊椎疼痛、压痛、僵硬、肌肉萎缩、驼背畸形、发热、血沉快等与AS相似,但X线检查可资鉴别。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疡阴影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
5.类风湿关节炎
现已确认AS不是RA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有许多不同点可资鉴别。RA女性多见,通常先侵犯手足小关节,且呈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一般不受累,如侵犯脊柱,多只侵犯颈椎,且无椎旁韧带钙化,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RF常阳性,HLA-B7抗原常阴性。
6.肠病性关节病
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或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AS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溃疡性结肠炎有结肠黏膜溃疡、水肿及血性腹泻。Crohn病有腹痛、营养障碍及瘘管形成。Whipple病有脂肪泻,急剧消瘦等。这些都有助于原发性疾病的诊断。肠病性关节病HLA-B7阳性率低,Crohn病病人肠灌注液IgG增高,而AS病人肠灌液中IgG基本正常。
7.Reiter综合征和银屑病关节炎
两病均可发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但脊柱炎一般发生较晚,较轻,椎旁组织钙化少,韧带骨赘以非边缘型为主(纤维环外纤维组织钙化),在相邻两椎体间形成部分性骨桥与AS的竹节样脊柱不同。骶髂关节炎一般为单侧性或双侧非对称损害,牛皮癣关节炎则有皮肤银屑病损害等可资鉴别。
8.肿瘤
肿瘤亦可引起进行性疼痛,需作全面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9.急性风湿热
部分病人初期临床表现颇似急性风湿热,或出现大关节肿痛,或伴有长期低热、体重减轻,以高热和外周关节急性炎症为首发症状的也不少见,此类病人多见于青少年,也容易被长期误诊。
10.结核病
个别病人初期类似结核病,表现为低热、盗汗、虚弱、乏力、体重减轻、贫血,有时伴有单侧髋关节炎症,易被误诊为结核病。有关的结核检查可鉴别。
(二)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鉴别
1.Reiter综合征和银屑病关节炎
可发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但脊柱炎一般发生较晚,较轻,椎旁组织钙化少,韧带骨赘以非边缘型为主(纤维环外纤维组织钙化),在相邻两椎体间形成部分性骨桥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竹节样脊柱不同。骶髂关节炎一般为单侧性或双侧非对称性,棘突关节病变少见,无普遍性骨质疏松。另外,Reiter综合征有结膜炎、尿道炎、黏膜皮肤损害,银屑病关节炎则有皮肤银屑病损害等可供鉴别。
.肠病性关节炎
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强直性脊柱炎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溃疡性结肠炎有结肠黏膜溃疡、水肿及血性腹泻,Crohn病有腹痛、营养障碍及痿管形成,Whipple病有脂肪泻,急剧消瘦等。肠病性关节病HLA-B7阳性率低,Crohn病病人肠灌注液IgG增高,而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肠灌液中IgG基本正常。
3.反应性关节炎
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出现,一般可以发现感染灶,抗生素有效。
预防1.应避免强力负重,使病变加重。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若要长时间坐着时,至少每小时要起来活动十分钟。勿用腰背束缚器(会减少活动),使脊椎炎恶化。
.睡眠时避免垫枕头且不睡软床。睡觉时最好是平躺保持背部直立。
3.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时,可以热水浴来改善。热敷对于缓解局部疼痛亦有部分疗效。不抽烟,以免造成肺部伤害。
4.慎防外伤,开车时一定系上安全带,尽量不要骑机动车。
5.在寒冷、潮湿季节中,更应防范症状复发。
6.胃肠道及泌尿道的感染常诱发脊椎炎,故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多喝开水,多吃青菜水果,避免憋尿及便秘。
7.注意其他家族成员有无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如下背酸痛,晨间僵硬等。若有,应尽早就医。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