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fang
chu
xue
re
预
防
出
血
热
筑牢疾病防线
守护健康校园
预防冬季疾病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冬季到来,天气寒冷、干燥传染病进入了高发期。尤其近期流行血热也进入了高峰期,为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工作,为了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学校特进行此次流行性出血热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筑牢疾病防线
守护健康校园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我国高发,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群均易感。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3周,早期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传染源:
鼠为主要传染源。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家鼠主要为褐家鼠。
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具体表现为:
① 起病急,高热达38度以上,全身酸痛、乏力、衰竭状;
② 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三痛”;
③ 面红、颈红、前胸红,称“三红”呈醉酒貌;
④ 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结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
筑牢疾病防线
守护健康校园
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① 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
② 饮食传播:老鼠的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
③ 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蠕虫传播
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母婴传播
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筑牢疾病防线
守护健康校园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灭鼠、防鼠
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灭鼠方法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捕鼠夹和粘鼠板等多种方法;防鼠方法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和缝,排水口加铁栅栏,米面等粮食应放在密闭不易咬破的容器里等措施。
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符合接种条件的16到60岁的高危人群。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实物,特别是暴露在外的食物和水;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
搞好环境卫生
不到草地上嬉戏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尿;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减少鼠类隐藏地及孳生地;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筑牢疾病防线
守护健康校园
以上就是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的知识。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学习,做好传染病的防控,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文图:孙琰荣
编辑:李万万丨审核:刘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