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
湖南连续降雨
省平均降雨量破历史极值。
位居年有气象记录以来
历史同期第一高位
超过年!
7月2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全面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
我省多地受洪涝灾害影响
7月3日
洪峰平稳过境
久违的太阳重现长沙
终于使灾情有所缓解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雨后长沙的蓝天
真的是美出了新高度!
但洪涝灾害后天晴气温升高
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
目前虽然没有疫情发生
但防病防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洪灾过后,大家要如何预防传染病呢?
请一定要详细看看下文
并分享给身边关心的家人、朋友哦!
水灾过后需预防的疾病
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甲型肝炎、霍乱、手足口病等。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
菌痢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生活接触是引起散发病例的主要途径,水、食物污染常引起暴发。
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呈暴发流行。临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重。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由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A16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防范措施
预防以上疾病,要从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
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预防是保障饮用水的洁净卫生,个人要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钩端螺旋体病:应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疫区需下水的人员可以提前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
肾综合征出血热:应防止食物被鼠觅食或受鼠的排泄物污染,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在无防护的情况下捣动鼠窝等。
接触性的传染病:首先要勤洗手,其次就是不要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具。
最后小编特别提醒:
不要去看涨水!不要去凑热闹!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
你能做的就是转发这篇文章,帮助灾民朋友把二次伤害降到最低!
虽然现在已经停雨出太阳,大水虽退,仍旧不安全,请大家不要四处围观,注意出行安全,不要造成拥堵。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