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诊
问诊:(病史采集)是医生通过对患者及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等资料的过程。
1、问诊内容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地址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
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
2)主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
诊的最主要原因。
主诉应包括症状的性质及持续的时间。
1.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异常不适
2.体征:医师客观检查病态表现
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最重要部分,包括现在所患病的最初症状,自开始到就诊的全
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如从发病以来病人精神状态、饮
食、睡眠等变化
问诊内容:包括:
a)起病情况与时间;
b)主要症状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重的因素
c)病因和诱因;
d)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e)伴随症状;
f)诊治经过;
g)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4)既往史:外伤手术、预防接种、过敏史
如患过两种以上疾病,一般应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
5)个人史:问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疫源地地方病流行区。
a)社会经历。
b)职业接触史。
c)烟酒嗜好与摄入量。
d)冶游史及性病史。
6)月经及生育史
7)家族史:应询问双亲与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及疾病情况,特别应询问有无与
患者相同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
2.一个疾病的完整诊断应力求包括三个主要内容,即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
3.临床诊断一般是从询问病史开始,然后再作系统的体格检查,需要时再作有关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4.病理生理诊断是能反应器官功能状态的诊断
5.问诊所获得的资料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忽视问诊或问诊不仔细,往往造成临床工作中的漏诊或误诊。
发热
1、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升高正常范围。(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腋测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呼吸增加3~4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h1℃.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伤
寒高热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2℃以上,最低正常水平.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化脓性炎症.
4)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
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5)回归热:体温骤然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
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6)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
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布鲁菌病
7)不规则热: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
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发热时伴寒战);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2、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①低热37.3—38℃
②中等度热38.1—39℃
③高热39.1—41℃
④超高热41℃
3、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
a)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
c)内分泌代谢障碍
d)皮肤散热减少
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f)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③原因不明发热
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4、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
(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
(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
(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
(4)伴随症状: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
水肿
1.产生水肿的原因;
1)钠与水的潴留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心衰竭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急性肾炎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继发于血清白蛋白减少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5)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丝虫病或血栓性静脉炎等。
2、心源性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鉴别点
心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开始部位
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眼睑,颜面开始,蔓延至全身
发展快慢
缓慢
迅速
水肿性质
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少
质软而移动性大
伴随症状
伴有心功不全病征:如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肿大,静脉压升高等
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超声检查
心脏扩大或心包病变,下腔静脉增宽
肾脏大小改变,肾实质弥漫性变
3、肝源性水肿表现特点: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重症肝炎.其水肿的主要表现为腹水,常伴有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等临床表现.
1.水肿的类型及临床意义
(1)全身性水肿:分为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
1)心力衰竭;
2)肾脏疾病;
3)重症营养不良;机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4)肝硬化。
其它:
1)粘液性水肿(指压凹陷不明显);非压陷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水肿;
3)药物性水肿;
4)特发性水肿
(2)局部性水肿:
1)局部炎症;
2)局部静脉回流受阻,
3)局部淋巴回流受阻
4)血管神经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最常见的病因:右心衰竭
水肿按部位可分为_全身性水肿和_局部性水肿,按性质可分为_凹陷性水肿和_非凹陷性水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