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虹膜炎专科治疗医院 >> 虹膜炎常识 >> 卫行标准寄生虫病诊断名词术语临床表

卫行标准寄生虫病诊断名词术语临床表

 

4临床表现术语

4.1

异位寄生ectopicparasitism

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的现象。

4.2

异位损害ectopiclesion

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的损害。

4.3

阿米巴瘤amoeboma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滋养体侵入结肠黏膜(主要在盲肠和升结肠)后,引起黏膜的增生性反应,由于肠壁增厚,局部形成肉芽肿包块。患者可有肠梗阻及狭窄症状,并伴有不规则腹痛、腹胀。

4.4

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amoebiasis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滋养体侵入结肠黏膜引起的阿米巴病。包括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瘤。

4.5

阿米巴痢疾amoebicdysentery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滋养体侵入结肠(多寄生在盲肠、阑尾或升结肠)黏膜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性黏液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

4.6

皮肤阿米巴病cutaneousamoebiasis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侵犯皮肤,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会阴部以及阿米巴肝脓肿在胸、腹壁穿通部位的皮肤溃疡。

4.7

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liverabscess

由位于肠黏膜下的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滋养体经血行播散至肝,引起肝细胞坏死,形成的脓肿。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大、肝区痛伴发热等。

4.8

阿米巴肺脓肿amoebiclungabscess

阿米巴肝脓肿中的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滋养体通过横膈扩散或从肠壁病灶经血行播散至肺,形成的脓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咳嗽、咳褐色痰伴腥臭味等。

4.9

阿米巴脑脓肿amoebicbrainabscess

阿米巴肝脓肿或肺脓肿内的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滋养体经血循环进入脑,引起的脓肿。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眩晕和精神异常等。

4.10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amoebicmeningoencephalitis

由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iafowleri)通过人体鼻黏膜经筛板侵入大脑(特别是嗅叶和大脑皮质),引起的一种侵袭性、迅速致死的阿米巴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颈项强直、癫痫和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咳嗽、恶心、呕吐)等。

4.11

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granulomatousamoebicencephalitis

由棘阿米巴[柯氏棘阿米巴(Acanthamoebaculbertsoni)、皱棘阿米巴(Acanthamoebarhysodes)、卡氏棘阿米巴(Acanthamoebacastellaxii)、多噬棘阿米巴(Acanthamoebapolyphaga)和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Balarmuthiamandrillaris)]侵入人体肺部或皮肤,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患者可因高热、脑功能退化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4.12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keratitis

由棘阿米巴[卡氏棘阿米巴(Acanthamoebacastellaxii)、柯氏棘阿米巴(Acanthamoebaculbertsoni)、多噬棘阿米巴(Acanthamoebapolyphaga)、皱棘阿米巴(Acanthamoebarhysodes)、葛氏棘阿米巴(Acanthamoebagriffni)和哈氏棘阿米巴(Acanthamoebahatchetti),以卡氏棘阿米巴和多噬棘阿米巴最常见]侵入和破坏人体角膜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部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和视力模糊,严重者角膜溃疡、穿孔、失明。

4.13

淋巴结型黑热病lymphglandvisceralleishmaniasis

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无鞭毛体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腹股沟和股部;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4.14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疹post-kala-azardermalleishmanoid

多见于黑热病患者用锑剂治疗过程中或治愈后数年发生的皮肤病变(斑疹、丘疹、结节),主要出现在面、颈、四肢或躯干部,以面、颈部多见。

4.15

黏膜皮肤利什曼病mucocutaneousleishmaniasis

由巴西利什曼原虫复合体[包括巴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braziliensis)、圭亚那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guyanensis)和巴拿马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panamensis)]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罗蛉叮咬部位皮肤及黏膜损害(丘疹、溃疡),严重者可有唇、鼻柔软部分及软腭缺损。

4.16

锥虫下疳trypanosomalchancre

由布氏罗德西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rhodesience)或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在舌蝇叮咬部位引起的局部皮肤红肿。

4.17

温特博特姆征Winterbottomssign

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感染人体,引起的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肿大。

4.18

锥虫性巨食管calmegaesophagus

由克氏锥虫(Trypanosomacruzi)寄生于人体食管引起的食管肥大和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和食管反流症状等。

4.19

锥虫性巨结肠calmegacolon

由克氏锥虫(Trypanosomacruzi)寄生于人体结肠引起的结肠肥大和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长期便秘、排便困难等。

4.20

美洲锥虫肿chagoma

克氏锥虫(Trypanosomacruzi)感染人体1周~2周后,在锥蝽叮咬部位繁殖,主要引起的面部皮肤红斑和皮下结节。

4.21

罗马尼亚征Romanassign

克氏锥虫(Trypanosomacruzi)侵入人体眼结膜时所出现的单侧眼睑肿胀、同侧结膜炎及耳前淋巴结炎。此为急性美洲锥虫病的典型体征。

4.22

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vaginitis

由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vaginalis)寄生于女性阴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阴道白带增多等。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4.23

滴虫性尿道炎trichomonasurethritis

由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vaginalis)寄生于人体尿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等。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4.24

脑型疟cerebralmalaria

由按蚊传播,主要由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偶见]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而导致脑部微血管栓塞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高热、抽搐、烦躁、谵妄、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4.25

婴幼儿疟疾infantilemalaria

疟原虫感染5岁以下婴幼儿后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怠倦、精神不安、拒食、嗜睡、热型不规则、高热伴惊厥或抽搐、肝脾大。脑型疟患儿常有昏迷、低血糖、肺水肿、消化道出血等,死亡率极高。

4.26

输血性疟疾transfusionmalaria

血传疟疾

感染疟原虫的供血者血液,经输血造成的他人感染。此病具有潜伏期短和无复发的特点。

4.27

先天性疟疾congenitalmalaria

出生后7d内在未经按蚊叮咬或输血的情况下由母体内疟原虫感染胎儿红细胞引起的疟疾。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拒食、贫血、黄疸、脾大、昏睡等,如不及时救治常致死亡。

4.28

疟疾肾病malarialnephropathy

患三日疟但长期未愈者的肾受累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水肿、腹水、蛋白尿和高血压。

4.29

黑尿热blackwaterfever

恶性疟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和高热。

4.30

幼虫移行larvalmigration

有些蠕虫(如似蚓蛔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等)的感染期幼虫在人体内经过血管或组织等处移行,而后到达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4.31

幼虫移行症larvamigrans

某些动物的蠕虫虫卵感染人体后,虽然可以在人体肠道内孵出幼虫,但是由于人不是其正常宿主,因此不能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可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由此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病变。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4.32

皮肤幼虫移行症cutaneouslarvamigrans

有些蠕虫幼虫寄生于人体后长期在皮肤或皮下组织中移行引起的疾病。有些蠕虫[主要为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brasiliense)和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canimum)等]幼虫在皮肤组织中移行时,可出现缓慢弯曲前移的线状(蛇状)丘疹;有些蠕虫[如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斯氏并殖吸虫(Pagumogonimusskrjabini)及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幼虫在皮下深部组织中移行时可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

4.33

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larvamigrans

由于人不是某些动物蠕虫[主要为斯氏并殖吸虫(Pagumogonimusskrjabini)、弓首线虫(Toxocara)、恶丝虫(Dirofilaria)、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及异尖线虫(Anisakis)等]的正常宿主,这些蠕虫的幼虫虽然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脏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有关脏器的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肺部症状、肝大、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4.34

游走性皮下结节migratorysubcutaneousnodule

某些动物蠕虫[主要为斯氏并殖吸虫(Pagumogonimusskrjabini)、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及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apinigerum)等]的幼虫在人体皮下寄生时引起的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

4.35

匍行疹creepingeruption

某些动物线虫[主要为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brasiliense)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spinigerum)等]幼虫在皮肤组织中长期移行时出现的弯曲前移的线状(蛇状)丘疹。

4.36

何博礼现象Hoeppliphenomenon

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在人体组织内大量沉积,虫卵周围出现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与宿主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呈放射状排列的嗜伊红物质的现象,最早由何博礼提出。

4.37

肝干线型纤维化liverpipestemfibrosis

由于血吸虫卵在肝内大量沉积,特别是在门静脉干支系的小分支静脉内以及末梢分支内,引起的门静脉干支系统周围纤维化。主要见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4.38

尾蚴性皮炎cercarialdermatitis

由禽类或兽类血吸虫尾蚴钻人人体皮肤引起的超敏反应。在我国引起尾蚴性皮炎的主要是寄生于鸭的多种毛毕吸虫(Trichobilharzia)和寄生于牛的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4.39

微丝蚴血症microfilaremia

人体感染丝虫后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有发热和淋巴管炎的表现,但在外周血液中可查出微丝蚴者。

4.40

丝虫热filarialfever

人体感染丝虫后引起的畏寒、发热等症状,伴有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4.41

丝虫性淋巴水肿filariallymphedema

淋巴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导致淋巴管阻塞与破裂后,淋巴液积聚在皮下组织引起的压凹性水肿。

4.42

丝虫性象皮肿filarialelephantiasis

淋巴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导致淋巴管阻塞与破裂后,淋巴液积聚在皮下组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增厚,皮肤弹性消失、变粗、变硬而形成的病变,为非压凹性水肿。上、下肢象皮肿可见于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外生殖器象皮肿仅见于班氏丝虫病。

4.43

丝虫性乳糜尿filarialchyluria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bancrofti)成虫寄生于人体主动脉前或肠干淋巴结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从小肠吸收的乳糜液经腰淋巴干反流至泌尿系统的淋巴管引起肾乳头黏膜破损而流入肾盂,由尿道排出的呈乳白色尿液。如肾乳头部位的毛细血管同时破裂可出现粉红色的乳糜血尿(chyloushematuria,hemotochyluria)。

4.44

丝虫性睾丸鞘膜积液filarialhydroceletestis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bancrofti)成虫寄生于人体精索或睾丸淋巴管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淋巴液流入睾丸鞘膜腔内引起的积液。

4.45

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eosinophilia

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pulmonaryeosinophilia

隐性丝虫病occultfilariasis

人体感染淋巴丝虫后对微丝蚴抗原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咳嗽、哮喘、持续性嗜酸粒细胞高度增多和IgE水平升高。胸部X线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在外周血中很难检出微丝蚴,但在肺和淋巴结的活检中可查到微丝蚴。

4.46

桑毛虫皮炎Euproctissimilisdermatitis

人体皮肤或眼睛接触桑毛虫(Eurpoctissimilis)幼虫毒毛后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瘙痒、水肿性斑疹或斑丘疹,有时毒毛可累及眼睑、结膜和角膜,引起炎症。

4.47

隐翅虫皮炎Paederusdermatitis

线状皮炎dematitislinearis

季节性大疱皮炎seasonalbullousdermatitis

人体皮肤接触隐翅虫属(Paederus)昆虫[主要为褐足隐翅虫(P.fuscipes)、圆胸隐翅虫(P.gemellius)及黑足隐翅虫(P.tamulus)等]毒液而引起的急性红斑疱疹性损害的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线状、斑片状或混合型水肿性红斑、水疱、脓疱、溃烂、皮肤瘙痒或灼痛。触及眼睑可引起眼睑炎、角膜炎、虹膜炎、眼睑水肿,严重时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48

卡拉巴肿Calabarswelling

游走性肿胀migratoryswelling

游走性肿块

由罗阿罗阿线虫(LoaLoa)成虫在人体皮下组织内移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皮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常突然发生,表现为皮肤肿块、搔痒、蚁走感或疼痛等症状,经2d-3d虫体离去后肿块随之消失。

4.49

异位血吸虫病ectopic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Schistosoma)虫卵沉积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或童虫在门脉系统以外寄生并发育为成虫,由此造成的损害。异位损害常见于肺和脑,临床表现因寄生部位不同而异。

4.50

河盲症riverblindness

经蚋传播,由旋盘尾丝虫(Onchocercavolvulus,简称盘尾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皮下组织而微丝蚴寄生于结蹄组织和皮肤淋巴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盘尾丝虫型结节、皮肤损害、淋巴结炎、眼部损害及失明。

(未完待续)

(标准资料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ckz.com/wadzz/209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