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虹膜炎专科治疗医院 >> 虹膜炎常识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的甾体类化合物,作用广泛而且复杂。在生理状态下机体所分泌的激素是正常物质代谢内的所需;在应激情况下主要通过允许作用使其他激素发挥作用。

例如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其允许作用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进而提高血管的张力和维持高血压;在超生理剂量时,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和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中,尽管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已有较长历史,但在药理作用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目前尚未完全了解的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抗炎作用及机制一、基因效应

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很强,其特点为显著、非特异性。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磷脂类物质,激素易于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胞浆内普遍存在的激素受体(GR)结合。

激素的蛋白受体存在2种亚型。GRα和GRβ。GRα活化后产生经典的激素效应,而GRβ不具备与激素结合的能力,作为GRα拮抗体起作用[3]在不存在配体的状态下,GRα在胞浆内与热休克蛋白(HSPs)结合成一种大的三维结构复合体,防止GRα对DNA产生作用。

这种复合体与激素结合后,结构发生变化,HSPs与GR分离,随之类固醇2受体复合体易位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内与特异性DNA位点(激素反应性片段)结合。继之启动基因转录,通过改变介质相关蛋白而发挥抗炎作用[4]。

二、非基因组效应非基因组效应也称快速反应,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糖皮质激素介导的某些效应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几秒种到数分钟),这种效应的发挥不需要通过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可能机制是:①通过细胞膜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②糖皮质激素对细胞代谢的直接影响;③细胞质受体外成分介导的信号通路[5]。三、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环节主要有

1、抑制磷酯酶A2(phospholipaseA2,PLA2)

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的连锁反应,如PGE2、PGI2、LTA4、LTB4、LTC4、LTD4等激素的生成,降低血管通透性。

2、稳定溶酶体膜

阻止溶酶体内如组织蛋白酶、多种水解酶的释出,减轻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性反应。

3、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直接从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对组胺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可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收缩血管;也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炎症减轻。

4、抑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向炎症区域的聚集同时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能力,其中Lecoq-L[6]等证实中性粒细胞通过基因效应和非基因组效应共同发挥作用。

5、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的增生

抑制成纤维细胞DNA的合成,抑制胶原蛋白及结缔组织粘多糖的合成,从而抑制肉芽组织的形成。

6、抑制某些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产生抑制些细胞因子

如IL-1、IL-3、GM-CSF、TNF等。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减少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炎症部位的血浆渗出而达到抗炎作用。

7、诱导炎症细胞凋亡

糖皮质激素可使C-mycC-myb等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使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表达增加,诱导炎症细胞凋亡。

四、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

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败血症等。在应用有效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的同时,可用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治疗,有助于患者渡过危险期。

对严重的传染性肝炎、流行性腮腺、麻疹和乙型脑炎等,糖皮质激素也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2、防止某些炎症后遗症

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防止或减轻粘连及瘢痕形成而引起的功能障碍,如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炎、胸膜炎、睾丸炎及烧伤等。

3、眼病

对于眼科炎症,有迅速消炎止痛、防止角膜混浊和瘢痕粘连的作用,如虹膜炎、角膜炎及视网膜炎等;对眼前部炎症可局部用药,眼后部炎症需全身用药。

文献来源:

仇洪影.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08():90-91.

获取源文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ckz.com/wadzz/20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