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兔舍氨气产生的来源
兔舍内的氨气主要来源是兔子日常排出的粪尿。尿液中的尿素含有大量的尿氮,被脲酶催化水解后,生产氨气和二氧化碳。另外兔舍中堆积的粪便、饲料残渣、垫料等有机物若不及时清理,也会被微生物腐败发酵,释放出氮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2氨气对兔子的主要危害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呈碱性,所以对人及动物的皮肤和粘膜有一定的腐蚀和刺激作用,能吸出粘膜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脂肪皂化。当氨气被动物机体吸入体内后,极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红细胞的运氧功能。若长期吸入氨气,会使兔子呼吸系统粘膜水肿充血,对机体抵抗力降低,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
2.1对兔子免疫力的影响
兔舍内的氨气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兔体,首先对呼吸道粘膜产生刺激,引发鼻腔、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肺部水肿,粘膜通透性增强,并改变粘膜和肺泡表面粘液的PH值,使粘膜表面纤毛失去运动功能,从而失去保护能力,致使空气中或兔呼吸道内常在的巴氏杆菌、波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侵入粘膜组织内,造成感染和炎症,引发鼻炎和肺炎。当氨气进入肺部后,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素转为正铁血红素,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和贫血,免疫、消化、生殖等器官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易造成致病菌入侵诱发各种疾病。据报道,当舍内氨气浓度达到15ppm时,就会引起动物不适,兴奋度异常上升,易造成惊群,采食量下降,免疫力下降,球虫等疾病发病率上升,当达到35ppm时,会引起兔群及养殖人员严重不适,比如眼睛流泪、结膜发炎、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2.2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氨气可以引起粘膜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快,使机体对能量和氧气的消耗增加。当兔体内的氨浓度升高时,机体会自动进行解毒和排氨,这是一个高度消耗能量的过程,并增加各器官的负担,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会相应降低,从而影响兔群的正常生产性能,据报道,当兔舍内氨气浓度达到25ppm时,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生产指标。
3、氨气的防控措施
3.1兔场、兔舍设计选址应合理
兔场选址应地势开阔、排水方便、通风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兔舍设计要便于粪尿的及时清理,兔舍通风良好。
3.2做好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供水系统,避免水线接头、水嘴跑冒滴漏的发生,保证兔舍内干燥。每天及时清理粪尿、垫草等污物,保证舍内卫生清洁,减少日常用水量。定期对兔舍进行彻底冲刷消毒。若有条件的兔舍可采取粪尿分离措施,减少氨气产生。
3.3合理通风,控制养殖密度
在冬季,为了保持兔舍温度,有些兔场会加大饲养密度,减少通风量,使氨气浓度随着粪尿量增多及温度的升高而剧增,严重影响兔群健康。俗话说“通风换气是个宝,任何药物替不了”,兔场在实际生产中兼顾保温的同时,更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有条件的可以在冬季使用热风炉,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通风换气标准和制度,确保有害气体能及时有效的排出。
兔业信息网
关于我们
兔业信息网发布最新兔价行情,兔业资讯,兔病防治技术等兔业信息!
了解更多: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