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corpulmonale)
点击观看视频
肺源性心脏病(cor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上后者多见。
流行病学
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与吸烟密切相关。
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与本病的发病相关。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肺心病急性加重。
病因
1.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
2.胸廓运动障碍严重的胸廓或脊柱畸形等。
3.肺血管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4.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诱因
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会加重原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心病急性加重。
2.吸烟吸烟是诱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加重的明确因素。
3.其他过度劳累、过多饮水或输液导致体内液体聚集等,加重心脏负担。
症状与体征
1.肺、心功能代偿期
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劳力和劳动耐力下降。少有胸痛或咳血。
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原发肺疾病体征,如肺气肿。部分病人可有颈静脉充盈甚至怒张。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体征发绀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右心衰竭
症状明显气促,心悸、食欲缺乏、腹胀、恶心等。
体征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肝大且有压痛,下肢水肿,少数病人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的体征。
治疗
1.肺、心功能代偿期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加强康复锻炼和营养,可给予长期家庭氧疗或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控制感染参考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
(2)控制呼吸衰竭扩张支气管、祛痰;合理氧疗纠正缺氧,需要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有创正压通气。
(3)控制心力衰竭使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
(4)防治并发症避免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等。
预后慢性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病死率10%~15%,但经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预防肺源性心脏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戒烟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积极治疗肺部原发疾病,特别是过敏性哮喘,可以预防的基础呼吸道疾病,如果工作环境中的灰尘比较大,要注意粉尘的防护。在症状缓解期要积极进行身体许可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体策划:李佳丽
资料整理:杨思宇
宣传稿撰写:李佳丽
PPT制作:张世弘、白金子
讲稿撰写:纪昕璇、刘红红、李佳丽
音频录制:张世弘、谭富琦、郝雨洁
视频制作:张世弘、谭富琦、郑艾坤、
姜伟业、钮恺怡、陈之翔
指导教师:宣丽颖、白冬松
图文编辑:余兴凤
审核:杜佳
责任编辑:王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