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是指身体对正常人可耐受的物质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过敏时的免疫系统,会把一些本来对身体无害的物质,甚至身体本身都当作攻击目标,进而造成损伤。据统计,我国过敏人数约占总人口的33%。导致过敏的物质(过敏原)可能是罕见的物质,但多数是很常见的生活用品、食物。对于一些过敏者来说,意想不到的过敏原就藏在身边,如果不好好防范就可能会出现过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过敏的症状有哪些
过敏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某一时间段内可以表现为某一个器官发病,也会以某个器官为主的多个器官发病。有时可以"潜伏"一段时间,还能"转移",即一段时间内某一器官发病,另一时间段内则换成另一器官出现症状。但发病后若没有及时治疗,致病的过敏原会逐渐变多。同时,更多的器官会受到影响,症状也会逐渐加重。过敏时在各系统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类。
呼吸系统。鼻子可出现过敏性鼻炎,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常连打数个)、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如果间断出现胸闷、气短、经常咳嗽、喘息等,则有可能是过敏引发的哮喘。患者还可能出现过敏性咽喉炎,具体表现为咽喉肿痛、干咳、咽部瘙痒等症状。
眼部。最常见的眼睛过敏为过敏性结膜炎,伴有眼痒、流泪、结膜充血、水肿、眼睑肿胀等。消化系统。食物过敏常会出现过敏性胃肠炎,临床上常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腹泻、呕吐等。
皮肤。皮肤过敏可患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和接触性皮炎等。湿疹主要表现为瘙痒、红斑、水疱、糜烂、结痂等;特应性皮炎的皮肤表现与湿疹相似,但瘙痒更剧烈,常会继发或伴有呼吸系统的过敏症状;荨麻疹则会使红色或白色风团状皮疹反复出现;接触性皮炎常会在接触过敏原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
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
衣。羽绒服轻便、暖和,但有些人在穿羽绒服或使用其他羽绒制品之后,全身会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浅红的团块,并伴皮肤瘙痒;也可同时表现为流涕、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这可能是发生了过敏。
另外,有些人还会对丝织品过敏。尤其对于有哮喘史的患者而言,长期接触丝织品会导致症状反复和加重。因此,过敏体质的人应减少穿着羽绒、蚕丝制品,尽量选择棉质的衣物。选用化妆品与护肤品时,尽量避免使用气味刺激的,并减少染发剂的使用。
食。牛奶、鸡蛋中含有白蛋白,这对于哮喘及其他过敏患者是非常强的过敏原,应避免食用。老年过敏患者常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蛋黄中的胆固醇偏高,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除鸡蛋外,鹅蛋、鹌鹑蛋也会引起过敏,患者在食用前最好要咨询医生,若出现不适应停止进食并就医。
鱼虾等海鲜也易引起过敏,尤其是肉色偏红的鱼肉,其中含有过敏原更多,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该种肉类。螃蟹、扇贝等甲壳类海产品的过敏原比较耐热,经过高温蒸熟也会导致部分患者过敏,尽量不要吃。
坚果类如榛子、核桃等中也存在一些过敏原。蔬菜水果也会引起部分患者的过敏反应,常见的有对桃子、菠萝、芒果过敏等。过敏患者还要经常进行自我监测,如果发现吃了某种食物后,在固定时间内会出现不适,很可能是过敏的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住。居住场所中的尘螨是诱发过敏的主要因素,常存在于床、沙发、被褥等地方。尘螨宜生长在22~26摄氏度,湿度50%以上的环境中。为防止尘螨的滋生,要定期清洗枕套、被子等卧具,并用干净的口袋将它们洗后密封。尽量不要用地毯尤其在卧室中,地毯内尘螨的含量很高,极易诱发过敏。
蟑螂也是居所中比较常见的过敏原,它常寄居于厨房和空调内等地,患者若直接接触,或使用它触碰过的餐具等会引起过敏。因此,要经常清理厨房,必要时可使用药物灭杀蟑螂。
真菌是屋内引起过敏的另一个因素,在潮湿、通风差的环境中较多。室内要保持相对干燥,尽量少用或不用加湿器(其中也会滋生真菌)。必要时,可使用除湿器将室内湿度稳定在25%~50%之间。还要定期打扫浴室,及时丢弃霉变食物。
许多家庭喜欢养宠物如猫、狗、鸽子等,殊不知其中也隐藏着许多的过敏原。猫的分泌物、毛发、唾液,狗的唾液以及鸽子的羽毛、排泄物等,常会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不适,不建议患者养。如果确实不可避免,要尽量远离,不要让它们进入起居室内,同时可以戴上口罩、手套减少接触过敏原的几率。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也不建议饲养宠物。
行。吸烟对呼吸系统等危害很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接触烟雾,会加重病情,同时降低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患者应少去吸烟区等空气不好的地方。公共汽车上,周围刺激的气味如香水味也可能诱发过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应尽量待在通风较好的位置。也可带口罩进行预防,但不要太厚,以免影响呼吸。有部分患者对杀虫剂过敏,这类患者应远离草坪等绿化带。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立秋前后最好减少出门和开窗通风的频率,避免症状反复。
气候改变也会加重过敏,患者在气候多变时应减少外出,同时注意保暖,增添衣物。如必须外出,可遵医嘱用抗过敏药如异丙嗪等缓解症状,但别长期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还需提醒,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变化也会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过敏反应。患者平时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进行放松,并注意保持睡眠充足,出现消极情绪,不要压抑,多进行倾诉。
过敏常见的误区
1、过敏是免疫力低下引起
过敏是指免疫平衡失调,并不等于免疫力低下。容易过敏,不是说你的免疫力不好,相反,免疫力过于旺盛,也会导致过敏。免疫系统的定义是人体抵御病原性生物侵害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特殊防御机制,相应的防御系统就是免疫系统。正常的免疫力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一旦免疫力失去平衡,就会导致身体的各种异常表现,包括皮肤过敏。
2、我已经很忌口了,怎么还会发作
过敏不一定是食物引起的,不要以为过敏就是吃东西吃坏了。可导致皮肤过敏的物质很多。比如食入性过敏原,有鱼虾、牛奶、禽蛋、坚果、小麦等;吸入性过敏原,有尘螨、花粉、真菌孢子等;接触性过敏原,有芒果、生漆、金属镍、铬、酸碱类化学物质、生活、工作中接触的物质等。还有些是多个过敏原引起的过敏,这些皮肤过敏的过敏原比较复杂,不容易查找,如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另外,某些皮肤瘙痒疾病不是过敏引起的,而是精神或者神经因素引起的,如神经性皮炎。药物也可以导致过敏。
3、把皮肤瘙痒止住就好
并不是所有瘙痒都是皮肤过敏。有些瘙痒是皮肤病,并不是过敏引起的。比如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秋冬季皮肤瘙痒症、内脏疾病或系统性疾病诱发的皮肤瘙痒(有尿毒症、恶性肿瘤、糖尿病、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这些皮肤病应该对症治疗,而不是以治疗瘙痒为目的。
4、只注重治疗,不注重护理
只注重用药不注重护理是绝对错误的。皮肤就像衣服一样,平时需要很好地进行护理。得皮肤病后,皮肤屏障破坏,所以用药后还要多用保护和修复皮肤屏障的医学护肤品。建议大家平时远离酸碱化学物质,接触时要戴手套;不要长时间反复接触水,特别是热水;皮肤要注重保暖、防晒、降温。
5、过分
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会影响疗效。门诊中很多患者因为担心副作用,怕用药,这是因噎废食。药物有没有副作用?这个问题是很多患者都会问的一个问题,胆子大的病人,当面问医生,胆子小的病人,当面不好意思问医生,回家想想感觉害怕,就把药扔在一边了。还有些特别仔细的病人,回家把每一份药品说明书都拿出来仔细阅读,一旦发现说明书上写着这个、那个的副作用,越想越担心,最后还是不敢用药。
6、过度清洁或者从不清洁
正确的皮肤清洁方法很重要。皮肤一定要清洁,即使患了皮肤病,也要适当清洁。用什么清洁剂清洁皮肤?肥皂、硫黄皂、药皂、香皂、透明肥皂或者沐浴露?建议使用不含香料、防腐剂的沐浴产品,要弱酸性温和无刺激产品,可以使用医用护肤品。注意,有香味的、有颜色的、泡沫丰富的,添加物质较多,皮肤过敏的患者谨慎使用。另外,皮肤过敏的患者洗澡不要用热水烫洗、不要频繁过度清洗、不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洗后立即擦干,涂保湿剂。
7、忽略精神因素、生活规律对皮肤过敏的影响
皮肤过敏的患者要注重生活品质。有些因素会加重过敏皮肤病,比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过度疲劳、熬夜、不注意休息;饮食不注意、大吃大喝,不忌口;有不良嗜好,比如抽烟、喝酒;长时间处在空气不好的环境中。要想皮肤好,不再过敏,要方方面面调整自己的生活。皮肤过敏是个病,说难治不难治,说好治也不容易,要大家信任医生,积极配合,要有足够的耐心。
8、过敏症不会遗传
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空气中的花粉含量增高,但这只是部分原因;另一个罪魁祸首就是基因。某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有10%的遗传标志与过敏性疾病有关。某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估计这些遗传标志物在所有被确诊的过敏症中发挥了至少25%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幸患有过敏症,不要责怪大自然,而要归咎于自己的父母。
9、食用本地产的蜂蜜能缓解过敏症状
并没有证据表明蜂蜜(即使它产自于本地蜂巢)能够缓解过敏。事实上,一篇文献回顾指出:与食用玉米糖浆相比,食用蜂蜜并不能明显缓解过敏症状。蜂蜜之所以无效,是由于经由空气传播的草木花粉引起了春季过敏症,而并不是蜜蜂用来酿造蜂蜜的花粉。
10、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摆脱过敏症的困扰
人们对过敏源的反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并不会消失。事实上,年的一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3%—15.4%的人报告说他们患有过敏性鼻炎。某卫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上成年人的过敏症发病率的确较低。然而,专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功能会被削弱,过敏症状也就不会那么严重了;但对过敏源的反应并不会降至为零。
版权保护声明:「成都市投融资商会」除发布相关原创文章以外,亦致力于选发优质财经类文章的分享交流,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进行授权,敬请作者和我们联系。
来源:人民网刘永生教授(声明:本栏所载文章目的仅限于传播信息,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商会立场和观点。)
一家综合融资服务供应商
投融资商会:cifc_cc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