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肖肖
记者宗雷吴涛
这几天,一位妈妈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很多人也因此知道了一个新名词“川崎病”。
一位妈妈的讲述:我的孩子得了川崎病
“女儿该进行第三年的复查了。牵着她的医院里奔走,挂号、预约、检查、看结果,每一项都得折腾三四趟。
三年前的这时候,她还是不满6个月的小婴儿,却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被一种我闻所未闻的病症。
而这种病,最近几年发病率越来越高,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男童比例大于女童。
关键是,因为对这种病知之甚少,有的家长因为判断失误而耽搁治疗,有的医生因为才疏学浅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孩子的健康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这种病就是——川崎病。
虽说春夏之交是川崎病发病率最高的时候,但我女儿却是在冬季发病的。医学界对此病出现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更无有效预防手段。
我只想把我的经历写下来,让更多妈妈知道——如果孩子高烧不退,并且出现川崎病症状,一定及时治疗,越早越好,因为,它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脏损伤!”
虽然这种病在儿科医生看来,并不稀奇,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是遥远又陌生。
但河南商报宝姨从郑大三附院(省妇幼保健院)得知,这样的病例,他们几乎每周都要遇见一起。
“就在前两天,我们还遇到了一个最严重的小病号。”郑大三附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刘云说。
“大概每周就要碰到一例”
前两天,刘云接到信阳转院过来的1岁患儿宣宣时,当时就吓到了:这个孩子是严重的川崎病。
前几天,宣宣突然无明显诱因发热,达到38.8℃,在当地住院期间,病情突然严重,突发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心急如焚的父母随急诊来到郑大三附院。
“宣宣的双侧冠状动脉极度扩张,大多被血栓堵死了,右侧已经形成了冠状动脉瘤,也就是说,心脏都快没有力气跳动了。”
刘云说,这几年,川崎病发病者确实有增多,“可能是确诊的多了,也可能确实是发病率高了。医院为例,差不多每周都要接诊一个。”
川崎病最怕耽误
刘云说,川崎病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不过对于医疗界,这几年对于这种病的判断已经比较完善。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于6个月~5岁儿童,具有发病急、对患儿伤害大的特点。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可伴口唇充血皲裂,杨梅舌;手足掌趾红斑、硬性水肿;躯干皮疹、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等。后期可有指(趾)端膜状脱皮、肛周脱屑。
可是很多时候,因为前期的症状和感冒类似,反而很容易被家长忽略。
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发烧2周左右有可能退烧,也有可能会自愈,最可怕的不是这种病本身,而是它所引发的并发症。
及早对症治疗,绝大部分川崎病是可以康复的。川崎病患儿一般延误一个星期,容易损害心脏,特别是容易损害冠状动脉。大概每10个川崎病患儿中有两到三个,因为延误治疗时间加重患儿的病情,无形中增加了住院治疗的时间,一般延误的患儿需要住院近半个月。而川崎病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缺血性心脏病或者猝死等突发情况。
和其他病不同,川崎病并非一次看好就没事了,它的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可持续多年,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川崎病患儿发病2周内至少进行一次心脏彩超检查,发病4-6周、3个月、半年、一年分别检查心脏彩超,以后要长期随访至成年。
有这些症状,一定不要拖:
郑大三附院超声科医师提醒,如果孩子总是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可疑川崎病的临床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做心脏彩超,了解冠状动脉是否受累。一旦孩子确诊为川崎病请及时密切随诊。
如果孩子有这些症状,千万不能拖(不一定同时出现,有的可能只表现为一部分):
1.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眼球结膜充血。
3.皮疹,多表现为斑丘疹,没有水泡及结痂。
4.口唇干裂,杨梅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6.手足红斑,硬性水肿,恢复期脱皮。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
统筹/李雅静编辑/郭宁校对/马聪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点状白癜风会自逾吗当前时间: